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两个80%
晏秋秋
  晏秋秋

  又到编辑催稿时,写些什么好呢?我想,既然是随笔,索性“甩”出去点吧。 

  我是见不得有些人评诗的。按照他们的评判标准,李白的《静夜思》不会是“千古思乡第一诗”。因为你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里出现了两个“明月”,又有“举头、低头”,应该至少把一个“明月”,改成“银盘”、“蟾宫”之类的,再把“低头”改成“低眉”什么的。 

  现在的诗词不多,评家不少,评诗的标准,似乎也只有“用词”、“平仄”而已。近观有人评毛主席诗词,说“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用词太俗,又说《沁园春·雪》中用了三个“风”,两个“里”、“大”、“山”、“看”、“天”、“外”等等,不是高手所为。这样的评家,依我看,不过“诗词匠”而已。诗词是个性,是意境,是深入灵魂的东西,不看意境,不看气魄,用同一把尺子去量,当然会闹笑话。 

  现在诗词评家,80%是写不出好诗词的。当然,我这也是主观判断,我也当一回评论家。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说一教授讲诗词,只是读一遍,然后说“好啊,好啊”,课就结束了。我理解这位教授,好诗词哪里是讲解得出来的? 

  再看看电视,歌唱比赛里的评委,80%是唱不好歌的。王菲在春晚上砸过一回,至今藏着拙,那是真聪明、大聪明。选秀节目看到现在,能唱现场、真唱的评审,究竟有几个?也就是陈奕迅、刘欢、那英、韩红等。其他的,大多是“搭着混的”。 

  前不久,看台湾一个参加多个音乐节目的“评审教父”上台唱歌,那真叫一个鬼哭狼嚎。哥们,你还是呆在评审席上,煞有介事地讲讲“唱歌情绪”、“投入度”和“带动全场”吧,上台现什么呀。按照你的评判标准,你可连海选都过不了。如果在中国,你大概可以成为一个股评家。 

  写到这里,突然犹豫。越写越激动,上面所写,究竟是随笔吗?能符合“评论随笔”的特点吗? 

  算了,不是也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异域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新西兰奶企为何“自曝家丑”
两个80%
从“干脆面君” 说起
工资增长“指导”要见“真金白银”
茶仙难抵茶毒
王林信徒们的信仰危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两个80% 2013-08-05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