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事件出问题的是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的套利系统,用于ETF的套利交易,而这种套利系统正是这几年在金融创新旗号下开发的新系统,至今用了10个月。事实上,类似的这种自动化交易程序很多证券公司都开发了,现在出问题的是光大证券的系统,可谁又能保证其他公司的类似程序绝对没有问题呢?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人们对电脑、互联网的技术运用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但对于负面影响恐怕认识不够。的确,电脑具有的优势是人工操作无法比拟的,就说ETF套利,利用的是ETF指数基金与对应指数之间微小的差异,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买卖,由于对应的是一篮子股票(如180指数就是180只股票),如果人工操作时间很长,等到把股票买完也许已经没有差价了,因此,必须使用电脑的自动化程序操作。
然而,电脑一旦失误其危害性远远大于人工操作的失误,“8·16”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高速、巨量的特点造成成交额巨大,因而对大盘冲击就非常大,如果人工操作失误了,其成交量不可能有那么大,冲击也没有那么大。
当然,电脑失误实际上还是人的失误,因为电脑程序是人开发的。随着金融衍生品增多,对应的运用计算机设计交易程序做法也越来越普遍。然而,在金融创新下设计的各种金融模型、交易系统,是否对于电脑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有足够的技术措施加以防范,恐怕未必,光大证券这套系统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缺陷,就说明所谓风险控制完全是句空话。
同时,电脑带来的系统风险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这几年股市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等都抓得很紧,但是,电脑会出问题,恐怕谁也没有想到,目前也基本没有监管手段,等到出了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看来,电脑问题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一个新难题,我们依然需要金融创新,但更需要防范风险。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