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康健园/心理·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暑假你也在为孩子招募小伙伴吗?
朱砂
插图 孔雀
  ◎ 采访:朱砂

  ◎ 专家支持:廖丽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考评员

  专家调查档案

  两个月的暑假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紧张的日子。从孩子的饮食起居,到假期里的学习生活,甚至孩子在暑假期间的玩伴都是家长们操心的事情。孩子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家长发帖征友,成了这个季节里,很多小区QQ群、微信群里的热点。你也在为孩子缺少小伙伴的事情发愁吗?当你和其他家长在微信里热络地聊天,并替孩子约定时间时,有没有想过孩子喜欢你为他挑选的小伙伴吗?

  【事件回放】

  “我家女孩今年读五年级了,胆子较小,不主动和小朋友玩,如小朋友找她玩,也不拒绝。想给她在附近小区找些朋友,平时可一起出去玩,家里有车,周末可一起出去郊游……”暑假到来后,类似“征友启事”常出现在一些小区的业主QQ群、微信群里,并得到不少年轻家长的回应。

  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在微信上张贴“寻找玩伴”邀请函的李小姐。在邀请函中,李小姐把女儿的情况、特长以及家里可提供的娱乐设施,书写明确,诚挚邀请本小区以及邻近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邀请函”中提到上五年级的女儿擅长下棋,喜欢阅读科幻书籍,另外家里可提供电视机、音响等。同时女儿收藏了多种玩具,可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来源:南方日报) 

  青少年时期的同伴

  可能影响一生

  爱与归属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需要。所谓基本需要通常意味着,如果得到了满足,一般就不再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则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性问题。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群体从属关系,以及人际发展的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核心关注的人际关系并不一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对于他们的价值形成,对于他们的人格发展,甚至对于他们未来的成就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在研究代际差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代沟——的时候发现,之所以会存在代际差异,是因为形成核心价值的一般是青少年期,而且一旦形成往往很稳定。父辈的核心价值是在青少年期形成,并稳定下来的,子辈的也是。在他们青少年期对他们发生影响的,主要就是当时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同龄人的经历和互相影响。

  暑假缺少玩伴

  不意味着孩子情商有问题

  暑假里,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没有玩伴,只在家里上网、打游戏、看电视,以至于家长在微信上张贴“征友启事”,替孩子找玩伴。还有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玩伴是因为“独二代”们自私、不会与人交往,情商太低。对此,廖丽娟提醒说,对于孩子而言,同伴的互相影响和积极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在一起玩玩。

  “每一个孩子都避不开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孩子去上学,接触的大部分是同伴,走到马路上,接触的会有同伴,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同伴,他们玩相似的游戏,有相似的爱好……这些都是同伴交往。所以不要把孩子没有玩伴理解为缺少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更不可以把短短的暑假缺少玩伴就说成是和情商有关系。”廖丽娟说,“以前在弄堂里可以天天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孩子就没有情商问题吗?过去在乡间天天有玩伴的孩子就没有人际交往的困扰吗?如今,城市里的孩子,只是暑假里暂时没有天天在一起玩耍的玩伴而已。谁说我们儿时是在弄堂一起玩耍,在乡间和同伴一起奔跑,我们的下一代就需要过这样的生活?在网络上和玩伴一起玩游戏,难道就不是交往?就没有满足他们的爱与归属需要?所以切不可把孩子们缺乏玩伴,理解为缺少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

  为孩子找玩伴

  不妨减少一点教育的目的

  新闻中那位母亲为了给孩子找玩伴,在微信中发帖,在生活中廖丽娟也曾经看到过此类的“招募信”。身为家长的她坦言看到这类“招募信”丝毫也不会心动。“你会发现,这类‘招募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很清晰的目的:我觉得我的孩子有点交往问题,我觉得我的孩子太沉迷于网络,我觉得我的孩子需要玩伴,我家里的条件还不错,希望你们来和我孩子玩,帮助我解决我的困扰……这样的状态下孩子之间的交往会变成怎样呢?难免出现的情况就是,家长变成了招募审核者,看看这个孩子家庭情况如何?看看这个孩子学业怎样?看看这个孩子……如此这般,是在让孩子快乐自然地交往,还是家长在借由招募孩子的玩伴来实现一些自己的目的?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需要有家长来帮忙着把关,所以会有孟母三迁,但是,这其中要把握好尺度,所谓的尺度,最重要的就是减少一些教育的目的,减少一些责任的转移。”

  廖丽娟表示,父母如果要为孩子找玩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家长的角度,“不要说我们家有车接送,不要说家里有什么设备,这些是孩子在找玩伴的时候会关注的吗?我想恐怕不是吧。每个孩子喜欢的玩伴的关注点可能都不相同,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放宽心接纳

  孩子和自己的不同

  对于那些为孩子在假期里缺少玩伴而发愁的家长,廖丽娟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家长要在平时就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而不是到了假期才来关注。平日里,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及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并且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引导。

  其次,家长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在暑假没有玩伴,就一定有问题。即便是有的孩子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要简单地归因于暑假没有玩伴所致。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平时教育的结果,并非两个月的暑假没有玩伴导致。也许有的孩子在暑假里玩游戏的时间多了,这未必就是大问题。如果孩子对游戏沉迷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家长可能需要反思,是否在平时缺少了对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的教育。

  此外,在帮助孩子找到玩伴这件事情上,家长们不妨将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些,广义的理解“玩伴”——不一定带到家里来一起玩耍的才是玩伴。现代城市的生活模式注定了孩子的生活境况和父辈当初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代表我们的孩子会有更多的问题。很多时候,仅仅是两代人的不一样,因此,不如放宽心学会适应这些不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3版:汇动运/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这个暑假你也在为孩子招募小伙伴吗?
小孩的阅读
新民晚报康健园/心理·调查B07这个暑假你也在为孩子招募小伙伴吗? 2013-08-19 2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