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运动汇/风云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明星足球队异军突起揭秘
~~~——上海明星足球队异军突起揭秘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克勒”为什么这么红
——上海明星足球队异军突起揭秘
关尹
■谢晖(右)在老克勒明星队与朴智星朋友队比赛中 本版图片记者周国强 实习生 高宇辰 摄
■ 朴智星(右)和范志毅惺惺相惜
■ 球迷冒雨观战,老克勒明星队号召力可见一斑
  如果现在还没听说过“老克勒”,恐怕你是真的“OUT”了。 

  “老克勒”是上海闲话,原指旧上海穿着精致考究、生活有品位懂享受的一群人。如今,它俨然成为了足球的代名词。在足球市场萎靡的当下,上海老克勒明星足球队异军突起,人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发展势头令人瞩目。 

  一支由退役球员组成的业余球队,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这么多的关注?

  赛事不断

  上周六,遥远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友谊赛,参赛双方都并非当地球队,其中一支就是上海老克勒明星足球队。 

  举办这场比赛,其实是为鄂尔多斯一座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建成“助兴”,当地政府特邀千里之外的上海老克勒队前往“剪彩”。尽管只是一场普通的友谊赛,对老克勒明星队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它标志着“老克勒”的影响力已经走出上海、辐射全国。 

  就在当天,上海老克勒队还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今年的9月24日,他们将在上海体育场与皇马元老明星队进行一场慈善友谊赛。届时,包括世界足坛和欧洲足坛双料足球先生菲戈、2006世界杯最佳球员卡纳瓦罗等在内的众多前皇马巨星都将驾临上海。 

  听到消息的人都说,“老克勒”搞大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6月23日,他们还干了一件足以轰动上海乃至中国足坛的大事:与韩国的朴智星朋友队踢了一场比赛。令人惊诧的是,尽管当天突降暴雨,虹口足球场仍然涌入23800名观众,创造了多年来虹口的上座率纪录,甚至比德罗巴加盟时的申花队还高。 

  9月底,“老克勒”还将与三荣电梯合作,派出范志毅等3人奔赴由其赞助的法国兰斯俱乐部做深入交流,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国外学习考察。在以往,由一个民间球队组织这样的活动,也是极其少见的。 

  很少有人会相信,一支非职业球队可以整出这么大的动静。但“老克勒”,却实实在在做到了。

  一枝独秀

  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中国足球遭遇低谷的当下,就算国家队、中超队的比赛,都提不起多大兴趣,更何况业余性质的友谊赛? 

  一个星期前,一场名为“巴西传奇巨星队”的比赛在北京上演。尽管有贝贝托、塞尔吉尼奥等巴西明星捧场,但偌大的“鸟巢”,只坐进了六七千名观众,其中还包含大量赠票。从主办方得知的消息是,“亏死了,再也不能办。” 

  刚刚过去的这个“史上最炎热夏天”,对那些操办商业比赛的机构来说,却胜似寒冬。往年七八月份正是国内各大赛事公司最为忙碌的时候,足坛豪门一般会选择此时扎堆来华,但今年,曼联、阿森纳、切尔西、巴萨等大牌俱乐部出现在日本、泰国甚至越南,但偏偏就绕着中国跑,一个都不来。这种现象,过去十余年间都极其罕见。不夸张地说,2013年的夏天是国内足球商业比赛的“冰河期”,也让人发出如此哀叹:豪门为何不访华? 

  如果说其中有“另类”,当属“老克勒”。从6月初出访加拿大引起轰动,到6月23日与朴智星队的“梦想杯”,以及8月的“鄂尔多斯行”,再到计划中9月的“皇马元老明星赛”,一场场比赛紧锣密鼓。在萧瑟的中国足球市场中,“老克勒”大出风头,一枝独秀,“看球就看‘老克勒’”已然成为一句响亮口号。 

  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老克勒”成立只有半年多时间。2012年11月,为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老甲A联赛,范志毅等前申花球员组成了“老克勒”的前身并最终完成夺冠大业。当其他参赛球队比赛完后基本各自解散时,他们却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赞助商。不夸张地说,如今的“老克勒”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业余球队的标杆。

  规范立队

  一个普遍性的疑问是,“老克勒”为何能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首先,要得益于这支球队的人员构成。范志毅、谢晖、虞伟亮、刘军、朱琪、肖战波、曲圣卿……除了那些还在继续执教的,职业联赛开始后的第一批上海滩球星几乎囊括其中。此外,球队还请来林志桦、李中华、奚志康、鲁妙生、刘宏宝、唐修群、李林军等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将坐镇,又逐渐吸收了郑科伟、卞军、刘宏涛、罗霄等年轻血液提升战斗力。几代明星球员“四世同堂”,号召力自然不同一般。 

  “老克勒”能够蓬勃发展,良好的球队文化也至关重要。与很多民间球队不同,“老克勒”有一位颇为“特别”的70后老板。特别之处在于,尽管拿出了相当多的资金组建和维持球队,他却丝毫不计回报,甚至与媒体“约法三章”:报道中不能提他和他的公司。他一再强调,自己做这一切只是因为几十年来对足球的喜欢。以至于到现在,外界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公司,甚至他本人的名字。有这样的老板坐镇,整个“老克勒”的基调就是务实低调,队内极少有利益冲突,踢球也变得纯粹简单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克勒”不把自己当业余球队看,队伍的管理相当规范。即便没有公开比赛,“老克勒”也保持着周四、周日一周两练的频率,高温天亦从不间断。有规律的训练,让球队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战斗力。除此之外,球队每周都要召开一次管理层会议。对外,“老克勒”也相当注重整体形象,球员的装备甚至比中超队还好。 

  一般来说,业余球队都是相对松散的性质,“老克勒”的管理却颇为严格,建立了一套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俨然半支职业队。放眼国内,像他们这样既有名气又重管理的业余球队,堪称“大熊猫”。 

  如今,对很多退役的上海球员来说,能够加入“老克勒”,已成荣耀;而对上海足球来说,能够拥有“老克勒”,实属幸运。“老克勒”为什么能够这样红?无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开开心心踢足球而已。  本报记者  关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3版:汇动运/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老克勒”为什么这么红
新民祝福
新民晚报运动汇/风云人物B11“老克勒”为什么这么红 2013-08-19 2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