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数字,清晰勾勒出一张完整的上海公共体育设施“网”——
6,是市级体育中心的数量。围绕竞技和竞赛,旗忠网球中心、东方体育中心、东亚体育文化中心、江湾体育中心、国际赛车场和浦东体育中心将成为六大市级体育中心。
6,也是一线竞技体育训练基地的数量。为确保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两个基地四个点”的格局,即东方绿舟和新建的上海崇明训练基地,以及上海马术运动场、射击射箭中心、浦东临港帆船帆板基地、上海棋院。
此外,为给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搭台,本市将保留上海体育场、虹口足球场和上海国际赛车场三处座位数超过三万的体育场,规划座位数在一至三万的体育场馆9处,四千至一万的体育场馆14处。
规划的“重头戏”属于群众体育。在现有十余个市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将新建虹桥、大场镇、青浦新城、川沙、南桥等五个市民健身活动中心示范基地。在新增的2000多万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中,将有超过1600万平方米用于群众体育。新建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设有室内外场地和多功能综合体育馆。通过社区、街道和乡镇层面的体育设施建设,可以填补市级大型场馆与小区健身苑点之间的空白地带。
这是上海第一份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的完整布局规划。规划立足于民生,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表示:“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城市,需要这样一份全面的布局规划。有了这份完整的布局规划,相关建设有了更好的保障,也就能更好地‘落地’。”李毓毅也一再强调说,为了让公共体育设施最大程度惠及市民,在继续加大新建力度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场馆,完善体育设施开放,仍将是体育局重点落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