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全运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影传递不出正能量
关尹
  那一刻,多想看看你的脸,你却只留下一个逐渐远去的背影。

  对在全运会一线采访的记者来说,最失落的时候,恐怕就是如此一幕:任你满怀憧憬,对方却死活不开口。

  新华社也开炮了,炮口直指某些地方让运动员“禁言”,并将其归结为中国体育的一大“痼疾”。赛前采访不让,赛后采访也不行,理由只有一个:保护选手,免受干扰。

  体魄如此强健,心脏却又是如此脆弱,让人哭笑不得。连一个小小采访都承受不了的人,如何能承受压力、竞争和磨难?

  也有人认为,说与不说是人家自由,他人哪管得着?放在体育圈,未必。

  体育明星,万众聚焦。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运动员交出的只是一份冰冷的成绩单,而希望他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活生生的人。运动员在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当然有义务为推广运动项目、传递体育精神尽力。

  犹记得伦敦奥运会前,英国跳水神童戴利在谈起他的中国同行时说过的一段话曾引起争议。他说,中国的运动员就像是“机器”,只会训练、比赛,不会说话,甚至不会笑。

  此话当然有些偏颇,但某种程度上,又确实是一种现实。如今的中国体育,早已不缺金牌,不缺冠军,缺的是有足够魅力的明星。而能说会道,是明星的必备技能。

  媒体与运动员之间,有时需要朋友间的相互体谅。上海代表团就规定,所有运动员都必需遵守大会组委会安排的所有采访,包括赛后混合区,新闻发布会。“对媒体,我们没有任何禁言。但赛前单独采访运动员的请求,各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来。如果一些采访确实可能会影响到比赛,各管理中心也要和记者沟通,取得对方谅解,赛后再找机会补上,“想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毕竟大家都是工作,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

  有了这样的沟通,也许许多误解也就没有了。

  冰冷的后背,传递不出一丝热情、希望和正能量。还请运动员们,转个身。     关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孙杨到哪 记者到哪
上午消息
背影传递不出正能量
广告
新民晚报全运会特别报道A19背影传递不出正能量 2013-09-03 2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