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日常的义务教育教学中,将3500个字完全下移至小学甚至更低年级的做法比较普遍。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强调,照理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该有识字、写字的要求,但到了中学后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识字教学变得不那么重视。“小学里每学一个生字,都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几遍,这是学写汉字、巩固汉字必需的过程,但到了初中,抄写生字的练习几乎不存在了,到高中更会觉得这是‘小儿科’,就很难达到长久不忘、提笔就能写的效果。”
陆继椿曾主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他认为现在小学强调的“识写分离”有其合理性,有些难写的汉字只要先认识或能借助字典查拼音读出即可,慢慢从会读发展成会写。但问题是,现在小学里对拼音教学的重视弱化,以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文,遇到不会写的汉字时,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而且许多供孩子阅读的课文都是汉字与拼音对照。“有了拼音这个‘拐杖’,学习汉字就会容易许多。所以,让一年级的孩子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比多识几个汉字要事半功倍。”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