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自贸试验区和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国外的自由贸易港等有何本质区别?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在推出众多“松绑”举措的同时,政府部门如何转变职能,有效监管,确保自贸区稳健运行?未来的自贸试验区“路在何方”?
针对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简大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9月28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的前一天,在浦东基隆路9号,大楼里一片忙碌。“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只剩下最后一块悬挂在后门上,9月29日,它就将功成身退,迎来新的篇章。
简大年和他的同事们在牌子前轮流拍照,记录下将成为历史的一刻。事实上,这也是他在这块土地上亲历的第三次“华丽转身”。
“自贸试验区是在传统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服务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扩大开放,为自由贸易园区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可以说是‘老树开新花’。”对于自贸区的成立,简大年表示,既是一份惊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2009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成立,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行政事务。昨天,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这里正式挂牌,实现了第三次“华丽转身”。
借鉴先进经验 形成自身鲜明特点
“自贸试验区借鉴了国际自由贸易园区的先进经验,并以投资管理体制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和金融制度改革为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特殊经济区域范畴,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简大年经过纵向、横向比较后,分析了自贸试验区的几大特点:
● 不限于保税区的一般做法
1990年以来,中国的保税区主要以特殊政策为特点,体现在税收政策的减免以及外汇、监管、投资政策的便利等,外高桥保税区也是如此。
2009年以来,上海综合保税区以功能创新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功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突破,满足跨国公司国际化运作需求,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环境。
而此次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带动投资、金融、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这早已超越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定位。
● 不囿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园区
自贸试验区积极借鉴欧美自由贸易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在提升对外贸易、航运服务、便利化环境等传统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服务贸易、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为自由贸易园区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可以说是“老树开新花”。
● 不同于新加坡等自由港模式
新加坡发展的特色是自由港政策和制度,包括贸易自由、融资汇兑自由、航运自由等,通过开放、高效、低税负形成自由港的国际竞争力。自贸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但主要目的还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 不拘于一般开发区的框架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战略,不着重一般的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在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 不止于自身的建设发展
简大年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名称就表明这是一个国家试验区,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推动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宽进如何严管 探索建立四大模块
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也制定公布了相关实施细则,将从金融、航运、文化等6大领域扩大开放。海关对企业实施“先进区、再申报”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放开等金融创新令人期待;行政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给予外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一系列给自贸区“松绑”的内容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投资者。
“这几天,管委会的电话成了‘热线’,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咨询电话火爆。”简大年说。
但是,自贸区成为“热土”的同时,不少人也担忧,是否有人会利用自贸区的“自由”,将这里当成投机的舞台、资本的盛宴?
简大年承认,“宽进”后如何“严管”,实现有效监管确实是迫在眉睫的难题,亟需政府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变事前审批的传统模式为事中、事后监管。过去保税区的监管重点是有形的货物,今后如何对无形的服务业、金融业进行监管,主要思路还是要强化监管协作,探索综合监管模式。
他透露,自贸区已经正在制定相关监管方案,成立后将通过建立四大模块,搭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方式。具体包括:
■ 搭建备案模块 企业在自贸区备案时,就将企业的相关信息沉淀,并自然生成存储起来。今后企业的相关经营业务活动等信息,也将自动生成信息储备,建立一个打通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 建立投资管理模块 借鉴国外经验,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引进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协管,推进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监管机构。
■ 建立功能模块 每年通过公示企业年度报表等方式,提高透明度,对企业进行监管。
■ 建立综合管理模块 建立一支综合执法体系,区内区外联动,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反垄断、安全审查等机制,确保自贸区稳健运行。
简大年介绍,和自贸区的新功能相匹配,原来的综保区机构设置也将重新调整。原先的12个职能处室、办事处减少到10个,但功能却大大扩展。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作为上海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落实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承担经济发展、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综合监管、综合执法、政策研究、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行政管理职能,并统筹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公安等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派驻管理机构。
同时,为了给自贸区提供法律保障,还将制定自贸区的基本管理办法,预计明年上海市两会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他透露,此次出台的负面清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次出台的是2013年版,今后还可能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不断更新,出台“升级版”。
“和过去的保税区不同,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推动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其做法经验需要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是一项国家战略。因此,自贸区的创新永远不会止步,这也是自贸区的生命力所在。”简大年表示。
列出负面清单 不断推出“升级版”
【相关链接】
上海自由贸易区综合服务大厅地址和联系方式:上海市浦东新区基隆路9号1楼综合服务大厅 邮编:200131
【特别提醒】
国庆期间,“一口受理”综合服务大厅照常开放,值班人员现场接待并受理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