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18项工作制度的试行,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力地推进试验区建设。
■ 在提高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 对进境货物实施预检验及核销管理制度,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全流程耗时将较一般模式普遍缩短3到4个工作日,在快速核放状态下,最快半天即可完成从入区到验放出区的整个流程。同时,对多次往返自贸试验区的保税租赁、保税展示等货物实施首次检验、后续登记备案等措施,也将大幅提高该类货物通关效率。
■ 在创新试验区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面 检验检疫部门将全面推进“快检快放”、“即查即放”的创新驱动模式。对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风险监测、信用监管、快速检验、快速放行”的便捷化监管措施,优化检验监管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将物联网技术全面应用于检验检疫现场查验放行工作中,实现货到即查、查毕即放的新型现场查验放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促进试验区贸易便利化。
■ 在控制疫情疫病和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方面 为防范进境货物直通进入试验区所产生的检疫风险,从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等不同角度,制定自贸试验区疫情疫病防范、媒介生物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等一系列制度,有效降低区内检疫风险和产品安全质量风险。如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除法律规定的禁止进境物以及涉及首次检疫准入的产品外,检疫许可批准权授权至地方检验检疫部门。对自贸区内国际快件中转运营企业实行备案管理、诚信管理,在试验区内,将和海关、邮政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借鉴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境内关外”政策,大力改革,制定高效便捷的动植物检疫监管工作模式。
■ 在推动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集聚方面 检验检疫部门对区内生物制药产业、入境再利用产业和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度身定制特殊优惠政策,通过减免或调整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等措施,推动相关企业落户,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如对“区内企业”的入出境特殊物品监管,从逐批审批原则调整为企业日常监管配合行政审批原则,同时建立“区内企业”考核监管、分批核销、指定地点查验等制度,以缩短审批流程、提高放行速度、降低企业成本。据测算,在该模式下,入境维修业务全流程时间最高缩短65%,资金成本最高降低50%,其时间及成本优势已经显现。
本报记者 薛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