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向我反映,说有人把泔脚油掺进食用油后出售,从中牟取暴利。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我们首先来到了有“美食街”之称的黄河路,几分钟过后就发现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掏油者,他车上挂着两个脏兮兮、油光光的大油桶,加上一根长长的勺子。短短的一条黄河路,不一会,这个掏油者就把三四个窨井都彻底搜刮了一遍,我们一路跟踪,为了盯住这辆走街穿巷的自行车,临时雇用了一辆摩托车,跟着这个掏油者先后来到了乍浦路美食街、云南路小吃街。中午时分,他吃了二个随身带的馒头,又奔走在市中心闹市区大大小小的饭店和酒家附近,掏个不停。下午五点左右,这个掏油者终于收集了满满两大桶泔脚料,前往宝山方向。经过一个多小时路程,这辆自行车穿过曹安公路,弯进了一条农村小道,来到一个偏僻村庄深处的农田里。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地下加工点,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们决定第二天再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以检查卫生的名义,再次来到这个加工点,这时,这里已空无一人,地上堆满了空油桶,还有尚未处理的泔脚料,用于加热的简易土灶台上架着四个大油桶,经过一个晚上,桶内盛满了已经处理好的泔脚油。那么,像这样的地下加工点,在上海有多少呢?我们以同样的方式,跟踪了一个又一个泔脚油采集者,在真大路立交桥下,竟然隐藏着七八个这样的加工点,一排排简易的土灶台,熊熊的烈火下,沸腾的泔脚油散发出一股又酸又臭的怪味,弥漫在空气中。
一个在场的外地农民工告诉记者;他们把熬煮好的泔脚油卖给一位老板,说是去做肥皂的,那么,果真是去做肥皂的吗?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了惊人的一幕,大批已灌装满泔脚油的油桶上都贴上了“大满贯纯真大豆色拉油”的商标。
在场中路某实业公司旁边的一条小路上有惊人的发现;这条150米长的小马路,竟然有七八家泔脚油收购点,不断有自行车、三轮车,甚至小货车来这里提货。
据知情人介绍,这个收购点收购的泔脚油,大都是从饭店收购来的废油和经地下加工点熬制的泔脚油,他们把这种油通称为“老油”,食用油和老油一般按照3:2的比例混合,他们平均每天要用去老油五到六桶,每月的利润就高达四五万元。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拍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躲避打击,他们不断改变运货时间,变换运输路线,行动十分诡秘。为了不让跟踪的目标脱离我们的视线,我们采取二十四小时的守候,有时在采访车上过夜;有时为了选择有利的拍摄位置而攀上高楼,钻进废弃多年的仓库。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跟踪这些泔脚油的运输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泔脚油都被运往沪宜公路上的一家大型油库,来这儿运油的车辆络绎不绝,不仅有1-2吨的小型货车,还有大型的油罐车,频繁地出入这个油库,通过在这里的兑制,将这些混合好的劣质食用油送往各个销售点,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横跨普陀、嘉定、宝山等地区的地下产、供、销油品销售网络,有的还直接送往市内的一些饭店和大型农贸市场。
在我们一个月的明察暗访之后,市有关部门进行了联合执法,对上述地下油品加工点进行了查封,没收了大量的泔脚油,仅从沪宜公路一家大型油库当场就查封了刚制作成的泔脚油20吨。
十日谈
新闻的力量
采访拍摄邓小平视察的场景令人难忘,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