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邬志豪
  邬志豪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记者工作充满了好奇,1976年4月,我梦想成真,如愿以偿进了上海电视台。记者的责任和新闻的力量,是上视新闻人的信念,也一直伴我走过不平凡的二十八年。

  在我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拍摄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场景最令人难忘。1992年2月12日上午,小平同志在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陪同下来到闵行区参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听说这个作为上海最早三个开发区之一的开发区目前已收回投资,不需要国家再投资一分钱进入良性循环开发时,小平同志显得很高兴。按预先计划,开发区负责人汇报结束后,视察活动也将接近尾声。那时,中央警卫局的同志催上海记者和其他中央新闻单位记者收起摄影器材先走,郭大康和我也已收起摄像机准备离开。这时,小平同志突然提出要谈一点看法。事先谁也不知道小平同志将在此发表讲话,这着实让我和郭大康感到措手不及,于是我俩赶紧打开摄像机把镜头对准邓小平,记录那历史性一刻。邓小平一口气谈了姓“社”姓“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海电视台的两台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了邓小平的全部讲话内容。这就是三四个月之后中央发表的邓小平南方讲话重要内容的一部分,这是我的记者生涯中亲耳聆听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段话,也是指导中国走向富强的一席话。

  在我历年来的新闻采访当中,最不容易的一次采访是1998年7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沪期间,成功地采访拍摄到克林顿泡网吧、游江等三条中国独家电视新闻。三条独家新闻,在正式播出时电视屏幕上只出现几分钟画面,而采访到这类新闻却来之不易。7月1日,尽管我上午没有采访任务,但中心领导还是要我和摄像组成员8点30分到台待命,以随时应付突发事件。上午9点36分,新闻中心突然通知我:立即赶到陕西南路、淮海路附近的网吧,克林顿可能要去。接到任务后,我和摄像、灯光等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那里,并找到克林顿可能要去的3C+T网吧。到了现场, 我发现网吧已被中方警卫和美国联邦特工接管,一切闲杂人员不得入内。我在网吧外的一间小屋暂时落脚,等候进一步通知。没过几分钟,领导又传来新指示:刚接到外办通知,克林顿总统上网吧是一项私人活动,中方记者没有采访任务,可能被禁止入内拍摄。经过多次努力,美国白宫主管新闻采访的负责人和总统保卫人员终于同意上视记者进入网吧现场采访拍摄,但规定只能进去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我扛起摄像机独自一人闯入了戒备森严的网吧。当天晚上6点30分,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中播出了本台独家报道《克林顿总统过“家”门而不入》电视新闻。这条新闻播出以后,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1998年9月10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因前起落架被卡住,在虹桥国际机场紧急迫降。这一事件立即成为全球新闻,世界上著名的新闻媒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英国BBC、美国的CNN均迅速地报道了此事,而他们所用的那惊心动魄的飞机紧急迫降着陆的全过程镜头,是由上海电视台提供的、由我拍摄的。在客机迫降期间,飞机与地面跑道磨擦产生的高温随时可能点燃客舱内的油箱发生爆炸,而我离客机迫降的跑道又非常近,万一爆炸,也许我也将成为这一事故的一部分。

  十日谈

  新闻的力量

  当时所做的体验式报道,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广告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目击
   第07版:特稿
   第08版:上海郊区生态文明行
   第09版:中国新闻
   第10版:国际新闻
   第11版:广告
   第12版:读者之声
   第13版:文娱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体育新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新民环球
   第18版:经济/新民环球
   第1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20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21版:夜光杯
   第22版:夜光杯
   第23版:连载
   第24版:广告
鲜为人知的技术
怀旧说扬州
两岸相见欢
月光无痕
莲相(现代水墨画)
看见我自己
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新民晚报夜光杯21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2013-10-03 2 2013年10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