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100对夫妻,做了多项专题研究。发现在婚后的前七年,无论是丈夫或是妻子都反感对方多提出劝告,认为多提不如少提,多提反而影响婚姻生活,而影响婚姻最甚的,是那些对方不想要的劝告。
另一个发现是:在没有任何劝告时,受害的一方往往是丈夫,因为通常情况下,丈夫获得支持和鼓励的途径主要来自妻子,而妻子则除了丈夫以外,还从朋友、闺蜜等处得到帮助。妻子和丈夫在接受劝告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绪:对于妻子提出的劝告,丈夫常解读为责备、唠叨不休;而丈夫提出的劝告通常伴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等,妻子会觉得自己被人瞧不起,被视为无能等。
夫妻之间太知己知彼了,所以好意的劝告经常被视作故意找茬。一方自以为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径直提出劝告,而忽视了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需要得到帮助时脆弱的心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要给出一个合适的劝告,首先要弄清楚配偶是否真的需要它,耐心倾听对方诉说是最重要的,让配偶把事情说完,有时候,配偶在诉说的过程中也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有人认为在夫妻之间,耐心倾听比给予劝告更为有效。
劝告还要讲究技巧,有一种所谓“迂回包抄”战术,就是先和配偶的母亲沟通,由其母亲向配偶提出劝告,可能会事半功倍;劝告的时间段也很重要,在吃晚饭前提劝告效果最差,因为大家都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