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不能打退堂鼓
入住亲和源老年公寓近一年,一天,公寓俱乐部邀请我和老伴去上海辉煌骑马场骑马。
我和老伴从未骑过马,现在这把老骨头焉能骑马?老伴身患骨质疏松、腰椎有病,我也心动过缓、血压不正常,而骑马是一项带有风险的运动,万一发生闪失,不就遭殃了,又如何向子女交代?
但我老伴向有锲而不舍、勇于尝试的精神,总是干一行像一行,颇有一股韧劲。犹记得,1959年她24岁,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参加业余自由体操训练,做吊环动作时不慎从空中摔下来,臀部着地,昏厥过去。次日,她仍坚持训练,最终在全国公安系统运动会上,获得自由体操项目的优良成绩。
如今她虽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若去骑马定能潇洒一番,彰显老年人的风采。只要注意安全,这样的活动定能使老年生活更见美好。想象着她在马上的勃发英姿,我便打算去鼓励她。
谁料她也鼓动我:“请我俩去骑马,那是对我俩的信赖,万万不能打退堂鼓。”我俩遂打定主意,决定一试。这天,我和老伴就冒着严寒,兴冲冲地跟随工作人员直奔位于浦东三林地区的骑马场。
计上心来巧上马
到骑马场后,一切按要求,进更衣室脱下身上棉衣、皮鞋,换上马场提供的黑色燕尾服、白色骑马裤、长筒骑马靴,并戴上黑头盔和白手套。呵呵!对着镜子一照,我俩模样俨然就是个正儿八经的骑手!
“你们恐怕快到七十了吧?”马场一位工作人员揣测道。
“我们都是七十七岁!”我如实相告。
他惊愕地说:“啊!以前来骑马的最大年龄是七十二岁,你们创造了新纪录!”
随即,我俩惴惴不安地来到篮球场大小的第一练习场,不一会,只见两位马场教练各自牵引一匹马进场,朝着我俩而来。
“这匹马是公马,又是阉马,六岁,比较驯服。”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马术教练指着棕色大马对我说,“这匹马你来骑。”另一位二十来岁的马术教练则指着一匹白色大马对我老伴说:“你骑这匹吧。是母马,名叫‘安妮’,十二岁,很温顺的。”
尽管教练说马比较驯顺,可面对这两匹高头大马,我俩心里还是有点吓丝丝、慌兮兮。当真要骑上它,谈何容易?光是接近它,便生怕它踢起后腿,会伤害自己呢!然而,事到临头,唯有硬着头皮上了!
我在教练的帮助下,还算顺利地上了马。老伴就遇到了麻烦:她身高一米六,与白马背部高度相等,现场无上马凳,任由教练扶持,她的腿怎么都跨不上马背。唉!怎么办?老伴紧锁双眉,一时不知所措。我居高临下,也只能为她干着急。
老伴环顾四周,蓦地瞥见场地北面的围栏边有一土墩,顿时计上心来:她请教练将马儿牵到土墩旁,自己站到土墩上,先抬左腿穿进“脚踏铁”,随即纵身一跃,右腿跨上马背,屁股落在马鞍上,再右腿穿进“脚踏铁”—— 一眨眼,就坐在马上了!上马后,老伴满面春风,喜气洋洋。我也朝她颔首微笑,为“首战告捷”感到欣慰。
马上英姿少年狂
看我们坐稳了,两位教练就用“调教圈”牵着我俩的马匹向前漫步。我坐在马鞍上,担心马儿撒野、发狂,总是一只手紧紧抓住教学鞍上的铁环、一只手牢牢握住缰绳,战战兢兢,摇摇晃晃……
溜达了几圈,教练松了手,叫我俩自个儿骑马练习漫步前行。没有教练牵引,我骑的那匹棕色大马并不老实,时而左拐、时而右拐,不肯迈步直行,真让我一筹莫展,伴随着焦虑、惊恐和无奈。
“不要慌!双腿靠近马肚旁,小腿内侧肌肉向马肚挤压,双手拉动缰绳……”教练捷步上前提醒道,并为我做示范动作。
遵照教练指导,边学边做,马果然向前直行了。我这才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老伴骑的白马,没有教练牵引,也止步不前。她急中生智,口中不断喊叫:“安妮!安妮!驾、驾!”白马好似听懂人语,竟然向前移步。老伴挺直腰板,眼往前看,手握缰绳,样子十分得意。
为了预防马儿狂奔乱跑,两位教练各用一根十来米长的绳索,一头拴着马身,一头攥在自己手心。我俩见状犹如吃了颗“定心丸”,终于放心、大胆地练骑马技巧。
约过半个小时,教练又牵着我俩进入了第二练习场。这个练习场呈圆形,直径十米多,无顶棚,光线极好,我俩骑在马背,高高举起右手指向前方,一边眺望远处美景,一边谈笑风生,颇觉气清神畅。
一切走向自然,在场摄影师连忙扣动快门,把我俩马上镜头抓拍下来!
轮到下马时,教练关照我俩“下马的姿势一定要正确”,不然的话,马匹受惊狂奔,会对骑手安全构成威胁。在教练手把手指点下,我和老伴将手掌贴于各自马背,双脚从“脚踏铁”抽出,上身前倾,右脚往后摆动跨过马匹臀部,再双脚同时落地。
整套动作连贯无误,下马成功!我俩心里美滋滋的,好比打了一场胜仗。
回家后,我把摄影师拍的相片放大,视为宝贵的瞬间留影,悬挂在自己的住所。我与老伴骑马的照片,还被俱乐部悬挂廊墙展示。会员和至亲好友看到我俩骑马照片,都赞不绝口,表示钦佩,有的开玩笑说:“你俩可真是聊发少年狂啦!”
这一段难忘的骑马经历,在我和老伴“养老改变生活”的史册上增添了神妙的一笔,已成为我俩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