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离散的生命
易蓉
  易蓉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这是冰心先生所译的纪伯伦诗歌《论孩子》,许多人将它作为父母之道的经典。作为子女,我的困惑是:当我们离开母亲的身体,在脐带被剪断的那一瞬间,剪不断的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维系那“看不见的脐带”? 

  小镇小城到大城市,东方到西方,地球的这里到那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徙的人生,却也不可避免地迎来生命的离散。也许你的母亲不会在电话里告诉你她的身体抱恙,你的父亲甚至很少与你通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仍然能感觉到来自“母体”的牵绊和召唤。你开始怀念成长的那片土壤,也许并不光鲜富饶,但却是不能砍断的根之所在。 

  近日一项针对海归进行的调查显示,“回国照顾亲人”成为海归“回巢”的第二大原因。是的,回来了。可是,代表着未来的你和代表着过去的父母,又该如何相处? 

  有人将人生当作生意来经营,无论夫妇间的婚姻、朋友间的交情,甚至亲人之间的关系,都用算盘来维系。在这样的经营之道里,确实有人可以活得幸福而满足,只要保证每桩交易都双赢,甚至可以把人生玩转。可是,相信多数人没有办法活得那样如意或“大智慧”。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思情愫,又怎能靠金钱轻易抚慰? 

  网络流传一则故事:一个成功的商人节日回家陪老母。母亲领着他去买菜,放弃就近的市场坐公交去了更便宜的大超市,又等了一小时坐免费班车回家,全程只节约四元钱。商人不只一次在脑中计算性价比,这些时间他创造的财富远不止几元钱。所幸的是,商人忍住了打车的想法、忍住了不耐烦,陪着母亲,体会着她的节俭,看到了母亲是如何勤俭地抚养自己。 

  拨开那些恼人的碎碎念,将野心、压力暂时放在一边,耐心用心地补上一堂有关家的历史课。向前跑一段,也要记得回头看看,让找到根,才能更加伸展枝蔓。 

  纪伯伦说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矢,“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社会办医“非禁即入”是医改利好
常回家看看
离散的生命
回归本体,艺术更有魅力
假“黄金”
宁为垃圾“小家子气”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离散的生命 2013-10-16 2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