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少工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2013年上海少年儿童“科技启明星章”争章活动暨“哈哈探宝”东方少年科学讲坛开课典礼今天上午举行,10名少先队员当选了“第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二手烟”污染恢复最慢
丁思元通过实验调查了《七项日常活动对于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这7项日常活动分别包括吸烟、炒菜(开启油烟机、未开启油烟机,喷洒空气清新剂、普通蚊香、液体电蚊香、精油薰香、印度檀香等。实验结果表明,吸烟产生的烟雾对室内空气中的PM2.5增长影响最大,而且室内空气质量恢复的时间也最长,需要近300分钟,比位列第二位的“不开油烟机炒菜”产生PM2.5后恢复的时间多了一倍多;而在七种日常活动中,精油薰香及液体蚊香对室内PM2.5产生几乎不带来影响。
自动警报设备提醒开窗
王博闻发明了一套教室空气监测装置。他说,马上要进入冬天了,由于室外较冷,教室门窗通常都是紧闭,呼吸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聚集在密闭空间中,经常让学生们昏昏欲睡,“而这款空气监测仪的功能是,当监测到空气不再清新的时候,提醒同学及时开窗通风。”
怎么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呢?王博闻想到了一个最普通的化学原理——澄清的石灰水遇到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变得浑浊。这套监测装置,由石灰水反应盒和光控报警装置两大部分组成:石灰水反应盒有透明的石灰水盒和电动气泵,光控报警装置则有光控线路和电子发声电路。当室内二氧化碳气体超过适宜人体的浓度时,自动报警器就会发出警示,提醒开窗通风。本报记者 马丹
第11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 民办立达中学 熊凌宇
● 育才初级中学 付巩诚
●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丁思元
● 梅陇中学 王一飞
● 控江二村小学 李怡佳
●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博闻
●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 黄芸琪
● 嘉定区望新小学 李菲
●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 范曾俊
● 金山初级中学 唐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