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学术造假、医患矛盾、环境污染、非实体经济泡沫过大等问题引人注目。再如在校园里,教授、博导开车时对步行中的大学生大按喇叭驱赶之,网络大V对骂约架……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现象背后,其实是存在着众多内在联系的。
在上述各类社会问题中,始终有一个群体的身影,领导干部、教师、医生、企业家、大额资本持有者、意见领袖,他们显然凭借各类要素而跻身社会精英之列。是的,正是当下的某些精英人士缺乏自身修为,质素相对低下,才在不小的程度上对社会起到了消极的辐射作用。纵观历史长河,精英人士是否起到很好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委实关涉社稷兴亡。
精英质素的良莠,除却一般公民皆须具备之基本素养,例如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等,更取决于“吾一日三省吾身”式的自身修为。何谓修身养性,不外乎四者:心正,行端,思活,神振。所谓心正,要求精英人士心灵纯正,以赤子之心办良心之事,尽量剔除私欲杂念。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功成名就的精英人士势必到了兼济天下以为己任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所谓行端,要求精英人士严于律己,小至不随地吐痰,红灯停绿灯行,大到科研、审批项目、治理社会,做事做人都要规矩。所谓思活,除了善于学习,还要求精英人士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优势,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所谓神振,要求精英人士精神振奋,乐观向前,以积极奋斗的精神,发挥引领及表率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继续深入改革实现百年复兴设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而挥毫绘就、掐表计时的,正是社会精英人士。社会精英们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修为,才能以舍我其谁的英雄豪迈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