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所见,住在六楼的邻居,因为没有下楼取件,快递员不肯送上去,爽爆粗口后,扬长而去。
我也可能被骂过。记得当时,在国外参加会议,下榻宾馆里。深夜,我正在梦乡,突然手机铃声大作,耳朵里传来了急促的声音:“快递!快递!快开门!快开门!”惊出一身冷汗。听说我不在家,对方说就送这一次,不再送了,退回去。我于是说了几句责备的话。
“人在他乡,快递到家,大不幸”!喜欢网购的青年白领,常常如此感叹。更有甚者,有人利用大家生怕错过重要快递的心理行骗,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自称能对付骗子的各种骗术,却被生生骗掉了数万元。
于是,当马云高叫电商的发展有可能击溃房地产时,我坚信眼下如此这般的快递业态,将是重要的阻碍。“双11”的网上购物创造了市场销售的奇迹,快递员驾驶着满载大大小小货物包的助动车,穿梭于都市的街头巷尾。然而,如何切切实实地完成这类商品销售的全过程,使消费者完完整整地获得愉快的体验,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后,各种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种快递公司的服务人员良莠不齐,服务质量也不尽相同。消费者不仅没有拿到心仪的商品,反而受了一肚子气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对发展电商,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体谅快递员的辛苦。快递员来自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工作流动性大,强度高,计酬方式主要是计件制。他们每天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总想着能够多完成些任务,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工作途中,由于操作不慎,有的还会发生行车事故,被要求经济赔偿,得不偿失。
但消费者可以选择谅解,也可以选择放弃网购。政府强调要用消费拉动内需,相关部门恐怕就要在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做点文章。据说,现在社区已有了“接件点”和接收快递的服务,但发展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电商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快递服务,那么,理顺快递服务中的商业关系,建立这一新兴业态的伦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相关快递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出租行业服务的规范化,有例可循。快递人员应该有什么样的服务精神、服务态度和服务规范,需要行业通过职业道德规范的形式给以约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立足于行业的特点、为从业人员所广泛认同、具有操作性的准则。诚信而服务恰当的快递业由谁打造?政府、店商、网站、还是通过长期的市场混乱?回答这一问题,还要乘早,否则,网络的传染性将可能找到机会,毁掉店商业的“清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