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出身于西伯利亚音乐世家的俄罗斯指挥家彼特年科(Kiril Petrenko),11岁便登台与当地交响乐团同演钢琴协奏曲,18岁移居奥地利专攻钢琴,毕业后又在维也纳音乐大学学指挥。1997年他担任了维也纳大众歌剧院指挥。1999年出任德国曼宁根歌剧院音乐指导,其间非常出色地连续四晚指挥了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赢得举世瞩目,那时还不到30岁。从此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巴黎、德累斯顿、巴塞罗那、法兰克福等歌剧院以及柏林爱乐、巴伐利亚广播交响、巴伐利亚国立、克利夫兰、维也纳交响、科隆的西德广播交响和汉堡的北德广播交响等乐团的合同接踵而至。2002年至2007年他出任柏林喜歌剧院的音乐总监,硕果累累,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曲目还练就了一身歌剧创作的手艺。
更不容易的是,去年拜罗伊特瓦格纳艺术节为瓦格纳诞辰200周年推出新制作《尼伯龙根的指环》,艺术节领导将这个世界瞩目的重要演出的指挥重担交给了年轻的彼特年科。他不负众望,以清新流畅的解读,浓似飞云淡似烟的指挥风范,震惊四座,也奠定了当今名列前茅的欧洲指挥地位。无论是法兰克福的《Palestrina》(帕莱斯特里那)还是慕尼黑的"Jenufa"(耶努法),他的指挥才华其实早已为德奥爱乐界所津津乐道。加上他不达完美不罢休的精益求精创作精神,宁缺毋滥、不愿出头露面的处世态度不得不令人想到慕尼黑已故传奇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
自2008年奥地利人巴赫勒(Nikolaus Bachler)担任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总经理后,便开始物色音乐指挥,并早把目标锁定在基础扎实、聪颖拔萃、才智出众的彼特年科。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欲将他看不顺眼的当家指挥日本人Nagano取而代之。经过几个回合,Nagano眼见延续合同无望,便早早偃旗息鼓,宣布下个演出季不再留任,也算是保全了面子。巴赫勒一鼓作气,签下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后起之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