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在音响系统中究竟起多少作用,一直让人糊涂。甚至是玩过多年音响的也难辨是非。其实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应该有助于解开线材疑团。
先从线材本身的制作过程来看,它大致要包含下列因素:铜材的选择,有纯度的高低,还有铜材本身结构的不同,如单晶铜和多晶铜的差别;线材结构上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平行式、绞合式,螺旋式等。不管是喇叭线还是信号线,都有两股铜导线,它们之间还有用于绝缘的内衬材料的区别,从普通的塑料直到高级的特富龙材料。在线材外边,还有包裹材料的不同,比如松软的和紧绷的等等,另外还有电气方面的像电阻电容等参数,线材的电气参数还能由仪器测试出来。
在国外,不同牌号线材还会带上不同国籍的烙印,比如像美国的许多线材都是以硬质的单枝铜芯线制作,而英国产的线材则往往是选用多芯软线来制作。在音效上,相似地,偏硬材质的线材往往带有偏硬的音效,而软线同样附带了柔软的音色。
对于有一定玩音响经验的烧友而言,多半能够察觉线材带来的音效上的变化,而如果感觉不到变化时,可以留意以下因素:
1.器材本身无法将线材的特点反映出来,比如某个器材本身对于高音段存在衰减,那么对于高音段有特点的线材就很难发挥作用。
2.播放的片源没能将线材的特点反映出来,比如某副线对提高低频的控制力比较擅长,然而播放的碟片则是以小提琴,二胡等中高频段偏多的音乐,再比如,有的线对空间感中的细节还原很好,而听的碟片却是普通的人声和流行曲。
3.对线材的本来特性了解不够以及试听的时间不够长,有些线,它可能不会一连接上去就给人惊艳的听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或者多换了些唱片试听后,就会察觉和以前的线材存在区别。
4.有些线,经过一番广告推销、华丽的包装以及较高的标价后,就会给人一种是高级线材的印象,其实很可能本身就是一副很普通的线,这样试听比较线材的话可能会听不出差别。
5.听觉障碍,人的听觉和视觉一样,也有分辨能力的高低差异,尽管人的大脑神经会经过有意和无意的训练而作些修正和补偿,但听觉差异还是会存在,由此便会对线材的差别缺乏分辨力。
6.心理因素,一旦由于某种外部的或内心的因素使得对线材的作用失去信心时,再怎么试听线材也分辨不出差别。
如同大千世界,音响世界里的不少线材也是彰显各自特性的,它提供给了发烧友多样化的选择,有的注重控制力,有的则能提供纤细的分析力,有些线材,尽管带上明显的失真、带上了音染色,却也能合乎某些人的胃口,更有些线材会对某种乐器施加像画家般润色的功能,或者提供拾遗补缺、阴阳调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