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衣口袋里的那一握
翁敏华
  翁敏华

  在杭州西湖边漫步。将右手伸进蒋老师的大衣口袋里,暖柔柔的。当她口袋里的左手与我伸进去的右手相握之一瞬,有一种亲昵感油然而生。

  与蒋亦师亦友。过去是“师”多了点,今番倾向于“友”了。我与她的年纪差“一只”,十二岁,有着两代人的名分。中国语中的“一只”,也不知怎么写,“一只”呢还是“一匝”。她六年前退休,我六年后年届花甲。往事叠叠。记忆中的这样结伴出游,画面不一定清晰了,感觉却皆异常美丽。而情绪与语调,已从年轻时的热烈归于今时的冷静,宛如这冬西湖。

  手上的感觉一密集,交谈就变得似有若无起来。眼睛在苏堤的秃柳上贪看,身子在斑驳的冬阳里沐浴。

  话题照例跑到我们共同的教研室上去了。蒋老师说我们教研室最兴旺的时候“人丁”有二十多呢,后来慢慢衰弱,出国的出国,去世的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只出不进,“人口”锐减。“现在更加好了,叫学科点了,感觉教研室已没有了。”

  古代文学教研室,在原来的中文系,多么重要!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三驾马车。可即使在最兴旺的时候,教研室里女教师也不多。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教师只三名,巧了,一名擅长唐诗,一名主攻宋词,即蒋老师,还有个“元曲”,就是我。待“唐诗”也退休了,只我们“宋词”、“元曲”做伴。

  也曾为晋升受挫相与焦虑;也曾因分房不公哭诉落泪、声泪俱下。转眼,这都是何年何月的事了?恍如隔世。曾经的相劝相慰、相濡以沫,不会忘却;接踵的,是渐向老境途中的会心一握。“不羡一囊钱,惟重心襟会”(徐谦《短歌》),原来“心”就与衣“襟”有着缘分呢。

  蒋老师的宋词研究,硕果累累,说话行文,也颇多宋词味。“宋词”说话,常有这样的句式:“那一年,我正好是你现在的年纪。”“那时候,我比你今天还小两岁呢!”女人对年龄敏感。这样的句式便是敏感的产物。女人对年龄敏感,并非一味不涉及年龄。女人说话,不能不涉及年龄,只是不那么直白,于是就有了“宋词”这一类以“元曲”为参照的句式。

  蒋老师正说着的是她领头申报大项目、出版丛书的往事。于是翻滚在“元曲”脑子里的是:原来以我今天的年龄,还来得及报项目、做大学问的。

  时而又想:等我到了“宋词”今天的年纪,也会有谁把手伸进我的大衣口袋?想到此,心情就一点一点地沧桑起来。

  右手在暖融融的口袋里变得热乎乎,显得左手冷了,“那就换一边”,左手伸进右口袋,依然不经意地一握。

  一年一年,无数个时日在手指间像流水一样漏掉。

  幸好还有大衣口袋里的那一握,握着了其中一个日子。这个日子,便是2003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我的乡愁我的梦·特别报道(上)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03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04版:上海人家 /家庭周刊
   第B05版:现代家居
   第B06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07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0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病中追忆故友夏志清
问候
摸奖作假
喜春来
大衣口袋里的那一握
八宝糕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大衣口袋里的那一握 2014-02-07 2 2014年0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