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初中生,我的邻居,一个打马林巴的孩子。
他长得高大、壮实,与其说他是搞音乐的,不如说他是搞体育的更合适。
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爱好往往受制于父母。小小年纪,有的学钢琴,有的学提琴,有的练鼓乐,有的吹小号……很多孩子,家长花费了很多钱财,却不能换来他们希望看到的未来,因为孩子根本不爱。幸运的是,小夏的成长和父母的初衷合上了拍。
夏妈妈是一个小学的音乐教师,夏爸爸是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钢琴教师。让孩子从小感受音乐,自然是他们不二的选择。不过他们没有按自己的要求限制孩子,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扶持孩子向前走。
从小学电子琴的小夏,在小学三年级时对打击乐器表现出兴趣,夏妈妈就顺着孩子的爱好带着他参加上海交响乐团公益开放日的“乐工房”活动。孩子入迷的劲头,给了母亲启发。后来,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音乐会来沪举办,夏妈妈带着孩子买了黄牛票才得以欣赏。她发现,孩子非常惊讶那位双手能夹着六根鼓槌演奏马林巴的人。
于是,孩子小小的卧室内,床铺撤走了,改换成可以折叠的沙发床;原来摆床的位置摆上了新买的马林巴。一家达成共识,孩子喜欢,家长支持。
家长支持可不是一句空话,每次小夏去上课,再远的路,妈妈陪着;再复杂的内容,妈妈一起记着。回家后,妈妈和孩子一起把上课的内容,一条条工工整整和基训的乐谱合抄在一起,贴在墙上,让孩子对照练琴。
孩子总是贪玩的,特别是男孩子。开始练琴的时候,小夏总会想出办法来逃避,一会儿要上厕所了,一会儿要喝水了……夏妈妈也不是训斥他,起先是拿着凳子坐在门口守着,不让他出来;再一想,也不是办法,喝水、撒尿总是合理的诉求。于是,她给孩子计算着每一次喝水、小便所用去的时间,最后要补回来。母子的斗智斗勇,也让慢慢长大的孩子体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练琴、打鼓总是有声响的,一位孕妇邻居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夏妈妈二话没说,把孩子练习的场所搬到了自己的卧室。
2012年7月,小夏小学毕业,夏妈妈带他到台北,参加“台北国际打击乐锦标大赛”,小夏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室外小军鼓非专业儿童组金奖”。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像小夏所说,“我怎么这么厉害?别人练习,一个鼓也没有坏,我已经打坏了四个哑鼓了。”
同年8月,在上海“第七届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业余儿童组”小军鼓决赛中,小夏意外失手,仅得第四名。夏妈妈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鼓励他以平和的心态准备明天的马林巴比赛。
次日,小夏一曲《探戈》,以92.88的高分,在众多竞争者中一路杀来,荣获第一名!看着儿子手指因夹鼓槌而磨出的血泡及血泡破裂而生出的茧子,夏妈妈感叹:儿子长大了。
2014年7月5日,小夏的打击乐独奏音乐会,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个内容,成功举行。小夏的小军鼓打得节奏干净清晰、强弱控制自如;马林巴演奏旋律流畅,单槌、双槌音符清楚,表现出了难得的音乐天赋。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这是夏妈妈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全家对待孩子成长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