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成了国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从此,我的健康,国家“操心”。在“国家战略”的旗号下,健康中国,用心塑造。
15分钟走到健身场所
体育锻炼,“去哪儿练”总让人犯难。在大型运动会落幕后,大量闲置的体育场馆常常受到各界诟病。如何将这份“高价奢侈”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健康设施,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在继续强调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推进职业体育改革等任务外,意见中的内容还增加了“丰富市场供给、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设施”等新要求,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亿的目标。
退役运动员再战社会
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大杨扬,一直致力于退役运动员的培训工作。她透露,从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出台政策,为退役运动员保留一年工资。这一年算是一个缓冲期,退役运动员可以去找工作、参加培训、考试等。在促进退役运动员转型方面,中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已经很多了。但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尾端的解决办法,更长远的解决办法还是要进行“体教结合”,“我们需要在退役之前就对运动员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意识。另一方面,在他们小时候接受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时,也要给予他们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
退役运动员再战社会,国家为其保驾护航。意见提出: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研究智库。
足球从校园走向民间
意见对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以及冰雪运动给予特别关注,并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共同负责。
中国球迷的数量如此庞大,中国踢球的人数却日渐萎缩。近年来,通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超过5000所,注册人数近20万人。校园,成为足球发展的突破口。意见指出,以足篮排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