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去河南北路、武进路口,想找原先一直在那里摆摊擦鞋的几位外来妹擦皮鞋。谁料兜了一大圈也没看见一个人。经打听,原来是市容城管部门不准她们设摊,导致她们成天就像老鼠躲猫一样,结果一天也擦不到几双鞋……
在日常生活中,如若参加重要活动前想把皮鞋擦得亮一些,平时雨伞坏了一根骨撑要修配一下,羊毛衫领圈磨破了最好只换一个领子,包接缝处脱线了需要缝纫机踏几针(目前一般家庭已不用缝纫机了)……还真离不开那些散落在市区大街小巷的个体修理摊位。但是,这些摊位往往是个体无序经营,加上其中有些人素质不高,的确会损害闹市地区的市容及交通。然而,仍以擦鞋摊为例,如若整天蹲在弄堂深处或其他僻静的地方,那么还有几个顾客会去光顾呢?
既然如此,有没有既能让个体修理户靠劳动挣钱、更好服务市民,又能克服乱设摊的弊端,保证街道、市容整洁的两全之策呢?答案是肯定的。政府部门不妨以各个街道为单位,通过摸底调查、宣传组织等,将本街道内的所有个体修理户集中起来,选择一个或几个地理位置合适、不影响交通不扰民的公共场所,就像现有的农贸市场、花鸟市场一样,建立一些固定的生活服务市场。市场由专人管理、清扫,对个体修理户适当收取摊位管理费用,等等。我想,这样做不但会受到各方欢迎,还能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