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个非常讲究“吃”的城市。城里的上海人,吃得精致,吃得鲜美,吃到了“艺术”的程度。仅一只“蟹粉小笼”,要下多少工夫:大闸蟹的脚,要一只只掰下来;蟹脚里的肉,要一节节通出来;蟹黄、蟹肉、蟹膏,拆出来又另有一功;包子出笼,只只拇指大小,看上去玲珑剔透、汤汁荡漾;啜一口,鲜透五内;来一笼,齿颊留香……
郊区农民,不是这样吃的。他们耕地播谷、种菜插秧、挑担浇粪……力出得多,汗出得多,体力消耗大,他们的吃头势,要比城里人着力得多。别的不说,就拿婚宴酒席来说,城里人一般是“一顿头”;乡下对不起,要么不办,要办就是“三日头”。也就是说,结婚办喜事,往往要吃三天;十几桌酒水,百多号亲友,日日都要从早吃到夜,这个“吃头势”,城里人是吃不消的。
这“三日头”酒席,每天都有讲究。第一天开场接客,是“热灶酒”;第二天正规办婚仪,叫“正日酒”;第三天收场酒,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邀老客”。这是什么意思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通常解释是:新郎新娘“回门”时,邀请娘家的长辈到夫家来吃酒,这叫“邀老客”。其实,真正来吃酒的,“老客”并不多,“新客”倒不少,年轻人胡唷胡唷的,都是他们的市面。
乡下的吃头势,不只是“三日头”排场,连菜水都是实实足足的:全鸡全鱼全鸭不算,蹄髈都是整只整只上。像“蟹粉小笼”那样的细巧货,乡下行不通。你就是蒸一千笼上来,也保证给你扫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