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1948年结婚,今年都已90岁。在现居住小区近千户中,60年以上“钻石婚”者已属“凤毛麟角”。而在我20年前从市区一同拆迁来的几百户“老宅头”的邻居中,则原配夫妻不是“单飞”,就已“双归”,能双双活到90岁的,一对也没有了。同登寿域喜洋洋。
我和老伴都是“寻常百姓”。年轻时,她在托儿所里抱小囡、洗尿布、教唱歌;我在修车场里做夜班、发材料、记账簿。每天八小时忙这忙那,双手从不停。生了五个小孩:两个去云南“插、插、插……(插秧)”,三个在老家,脚上少鞋袜,也经常“赤、赤、赤……(赤脚),食堂吃饭只吃五分钱的菜,家里住房一下雨就漏……但我们不气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她说:“比上不足。”我说:“比下有余。”相互不埋怨,不责怪。有难咬咬牙,知足常乐。我不吸烟、不喝酒,闲来读读书,长啸冲天吼,“病魔”被吓死,医院很少走。家庭生活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待到退休后,社会大变样。儿子从云南插队回来,肝炎复发死。此亦天命,过度悲伤徒伤身,面对现实不多想,尽量不去放在心上。饭吃三碗饱,一梦到天亮。生活照常过。
自从拆迁住新房,生活渐小康。我每天早上出去买点菜,素多荤少有搭配。老伴在家洗与烧,配合默契,顿顿热腾腾,按时都吃饭。家庭无大事,都是小事情,一切无所谓。她从不对我面红耳赤,我对她也从不口出恶言。“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大家心里暖烘烘。我们从来不吃“保健品”;天黑就睡觉,天亮就起床,洗衣拖地板,家务争着干;她不去炒股票,我远离麻将桌;她有高血压,按时吃点药;我有白内障,开过刀就好了。对于小辈们的事,“牛吃稻柴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不去介入不去管。
现在,我们生活能自理,身体还算好,很少麻烦人。同登寿域喜洋洋。主要我们对一切事情都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急也不躁,不怒也不恼;三餐按时吃,只吃七分饱;我晚上不熬夜,早上起得早;家务多做做,胜过去长跑……
我们老夫妻,要活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