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伴年逾八十,可有一个愿望,想去台湾旅游一次,看看祖国的宝岛。于是由两个女儿保驾护航,再约4位老同事组成自助团。我们的团队根据体力,名为“印象台湾半自助5日游”,重点参观有关文化和历史景点。
虽只短短的几天,可收获不小。看到了故宫里价值连城的珍宝文物;看到了纪念堂中一幅幅历史画卷;登上了101高楼俯视全岛的风光;荡漾于月色朦胧的日月潭上;领略了渔人码头外浩瀚的太平洋的壮观;看到了张大千故居及其名画、瞻仰了老人埋葬骨灰的花园;吃到了九份老街上风味独特的多种可口小吃;也到了小巷深处的文人雅座读书小屋“人文空间”,看到了余秋雨二次留言:“书香如兰”、“人文屋间似小实大,来往君子吐纳书香”。
但更大的收获是和当地人的接触,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启迪:第一位,是“总统府”展览馆的讲解员,是位中年女子但风姿绰约。当介绍到2000年两岸开放后,她饱含激情地说,开放后,台湾的出口商品大幅度增加,她指着陈列的众多商品,指着上面增长的收入数字,感慨地说,两岸开通给台湾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今天对你们来自大陆的同胞,我要多讲几句!”她说。我们热烈地鼓掌。她的真诚、友好溢于言表。最后,她伸出手臂,在臂弯的地方,她指出有一道横筋,她说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如果与外国人结婚了,生出的孩子,那就没有这条横筋。我听得新鲜,也来不及去验证,只觉得她那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令我感动。
第二位,是一个老兵。在宾馆旁的小花园里,一位衣冠楚楚的长者笑嘻嘻地迎着我走过来,说,你们是大陆来的,是什么地方来的?我说是上海。他马上热情地说:“我是山东人。”于是我说:“冒昧地问一句,你是老兵吗?”他说是的。他马上滔滔不绝地自我介绍,他是17岁抽壮丁来台湾的,退伍后生活困难,开了一个点心铺,早上做馒头、包子、煎饼卖,中午供应面条和饺子,每天从清晨二点起床干到晚上九点才睡,生意很好,几年后赚了钱,娶了老婆成了家,现在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在,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好,买了房子。每年回大陆老家,老家还有姐姐和弟弟,他为老家也盖了新房。老兵见到我们似见了亲人,热情述说他的家事,也问了我们好些关于大陆的事情,以示关心。是啊,那里是他的故土,还有他的至亲。
第三位,是开我们大巴的台湾司机。休息时,他与我们闲聊。他说在同行中他算是好的,因为他的旅游公司是个大公司,有底薪,每月5万台币,但交房租要交去一万五千元,生活过得去,但买不起房子,这里一般人都买不起房子。导游小姐或者小公司开车的,工资就更低一些。我们的司机与导游小姐都是热情的人,在日月潭,导游林小姐还自己掏钱请我们吃茶叶蛋。
第四位,老字号饭店的女老板。穿着工作服,亲自为客人端茶送菜,既勤劳又优雅的女老板看上去60多岁,听她自己说竟已近80岁了!饭店开了50年,至今,进料、定菜式、做账,她都亲力亲为。不服老,反而不显老!尝着精致美味的一道道菜,这家店连同它的老板叫人印象深刻。
5天过去了,眼里看了不少,脑子里装了不少,快乐喜悦而收获满满。最高兴的是老伴,圆了梦的快乐,女儿们照顾得好的快乐,回去一下飞机见到儿子开车来接他的快乐。子女孝顺是最大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