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床医生将被鼓励“转行”当家庭医生
施捷
  作为上海医改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本市的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起步于长宁、闵行等10个试点区,并于2014年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

  截至目前,全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家庭医生总数达3816人,签约常住居民为936万人(占42%)。签约居民中,2014年度内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占到68.1%,接受过健康评估的占到43.1%。

  多了一个“医生朋友”

  只要稍作梳理便不难发现,上海以“更大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主旨,提出构建家庭医生制度,完全契合了国家医改“分级诊疗”的总目标。

  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就是一个分工合理、协调连贯、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之坚实基础。而现阶段,上海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相当于多了一个“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在就医便捷和健康管理上可获得各种优惠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今年以来,上海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并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居民选择在签约家庭医生处首诊的机制。其中包括从医疗照顾需求较大的部分特定人群起步,落实本市医疗救助保障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首诊;逐步建立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首诊、有序转诊机制;新农合继续坚持与完善首诊政策等。

  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方面,鼓励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关系,尤其是要求市级医疗机构将就诊、住院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转诊患者开放。在试点之后,申康医联中心每日网上市级医院的专家预约资源中,将“拿出一半的预约号源,提前一半的预约时段”,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

  为全面支撑和协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本市还建立卫生部门与发改委、人保局、医保办、财政局、各区县政府等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技术支撑上,各区县以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分别建立了区域内的影像、诊断技术支持中心,“社区拍片,上级专家出报告”已成为现实。各区县相继开发了家庭医生对外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居民可以更便捷地与家庭医生签约、预约家庭医生服务、在线健康咨询等。

  鼓励并吸引退休医生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了一则有关“夯实队伍”的最新消息:在加大对全科医生的招生与培养力度的同时,上海充实社区家庭医生力量的另一个全新途径,是将鼓励、吸引在岗及退休的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家庭医生。具体路径和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这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

  首席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教育风采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家庭医生、分级 诊疗,能缓解“看病难”吗?
管理健康的“小医生”也能捉出“大病”
临床医生将被鼓励“转行”当家庭医生
申城基层医院、基层医生的“前世今生”
上海推进分级诊疗的五大设想
一个可操作可复制的“样板”
一串“爆表”的数据
谁都不想“瞎折腾”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9A05临床医生将被鼓励“转行”当家庭医生 2015-12-20 2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