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最早引入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1997年到2005年,通过规划布局,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探索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探索医务人员在居民区内设立服务站点,并尝试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老年保健等。
2006年起,市、区(县)两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绩效考核等综合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服务转型。
目前,本市共建成245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城区3-5个居委会或1-2万服务人群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郊区每个中心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一般村保留村卫生室)的标准,全市还设有6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342个村卫生室。
2003年起,上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试点实行区域网格化“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的约定服务,并着手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目前,本市已有全科医生数量已达到每万人口2.36名,提前实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2020年的规划目标。
全市组建的1400余个全科服务团队,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全科团队+网格化管理”格局,也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模式进一步转变:门诊科室设置从专科诊室逐步向全科诊室过渡;病房服务从收治重症患者转为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为主;预防服务从条线责任制发展为全科服务团队健康包干制。
以2014年全市门急诊总次数计,社区诊疗32.86%。同年社区门诊均次费用124.24元,是二三级医疗机构均次费用的42%。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