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经自愿申报、市级遴选,本市确定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已在区县与社区两个层面分别完成了数据准备与路径模拟。他强调,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与“1+1+1”签约,一定是以点带面,跟踪评估,及时总结,逐步扩大。只有构建好家庭医生制度,才能逐步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具体而言,上海分级诊疗的推进设想是——
●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
● 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健康管理,定期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评估,掌握签约居民的主要健康需求,对签约居民进行分类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
●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诊疗秩序,居民签约后,可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如因实际情况需至组合之外就诊的,需由家庭医生(或签约二级医疗机构)转诊。按照上述规则,可享有签约就诊各项优惠倾斜政策,包括预约优先就诊与转诊、慢病长处方、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医保报销优惠政策等;
● 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试点,由医保管理部门根据上一年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实际年医保费用,核定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额度,赋予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医保费用的监管职能。
● 加强二三级医疗机构对家庭医生的支撑,各二三级医疗机构均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事务办公室或相应部门,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接,预留门诊与住院资源,落实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措施。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落实临床主治医师职称晋升前到基层定期工作制度。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