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都是平谷大桃,4个油桃卖12元,6个大桃卖24元,介绍上写着香甜多汁。但买来一尝,什么味也没有,比早市卖的普通大桃都差远了。”
——北京市民刘女士在描述一家知名生鲜电商购物经历时满腹怨言。
“一些标榜纯正进口货源的生鲜电商,却被查出没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进出口工商经营范围、海关编码等关键资质。此外,委托贴牌现象在进口生鲜市场也屡见不鲜,例如市面上购买的进口三文鱼,包装信息却显示由国内厂家代工制作。我在网上购买的一些生鲜产品,进口食品外包装没有中文标识,连原产国信息都难以辨认,更别提检验检疫部门的卫生证书了。”
——翟小姐经常在网上为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购买进口鳕鱼。但是,随着媒体陆续对电商平台“走私”食品、以次充好等问题的曝光,翟小姐的心里开始没了底。
“曾被媒体曝出‘缺乏进口资质’的美味七七已倒闭;爱鲜蜂陷入裁员风波,大规模‘劝退’员工;本来生活关闭了‘本来便利店’;天天果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门店全部关闭,并将天天果园升级为‘闪电送’;‘青年菜君’和‘果实帮’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日宣布停业。”
——近期中小生鲜电商负面新闻不断,生鲜电商领域已被投资圈戏称为“投资大坑”。
“生鲜电商最难的有两点,一个是产品标准化;另一个是冷链物流。做好这两点,意味着成本高企。”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
“蔬菜、米面等普通食材的附加值仅为个位数;中高端厨房食材的附加值较高,水果毛利约20%,肉类20%至30%,海鲜可达50%以上。简单估算,100元以下的订单,仅冷链物流成本都几乎难以覆盖。”
——易观智库调查显示。
“最近几个月我们自营销量同比去年都是几十倍增长。中国生鲜的空间4万亿到5万亿肯定是有的。我和做海产品进口的聊,每年增长80%以上,可见这个需求有多么强大。这个数字非常惊人,也非常真实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在线上购买生鲜产品。”
——王笑松说,尽管面临重重挑战,生鲜电商仍被视为最有前景的电商市场之一。
“在生鲜电商领域,玩家已今非昔比。去年还在跑马圈地,今年已变为巨头竞争。巨头们通过并购、整合构建生态圈,腾讯+每日优鲜、京东新达达+沃尔玛+永辉、阿里+易果网+盒马鲜生+闪电购企业+点我达、新美大+华润等巨头已成为生鲜电商市场的大玩家。”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
本栏编辑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