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跑戏曲跑成了专家的文艺记者,是中国第一个交通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讲述大世界前世今生的海派民俗研究者,是与各剧种名角同台演出的资深票友,也是撰写昆曲大家张洵澎传记的作家、创作大型越剧《宦娘曲》(与毕志光合作)的剧作家……秦来来,人生越来越多的精彩,在60岁以后展开——
昆曲终于有“派”了
2016年3月14日,上海“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诞生!提起这个被圈外人忽视的新闻,66岁的秦来来兴奋又自豪。昆曲是百戏之祖,基础深厚、遗产丰富、代表人物不少,600多年来却没有流派呈现。在“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挂牌仪式上,当代昆剧大家蔡正仁的一番话,点出了此举的非凡:“昆曲今天终于有‘派’了,而且名字很响亮——‘澎派’。这标志着昆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昆曲有派之于秦来来个人,还有另一重意义:是他率先在与杜竹敏合作的《洵美且异——昆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张洵澎》书稿中提出,张洵澎的艺术实践、艺术成就、艺术传承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可以称为昆曲中的流派了。文艺评论家丁锡满在为这部传记所作的序中写道:“秦来来说:京剧有派,昆剧无派。但是张洵澎有那么多的创造,那么多的美异,为昆剧舞台留下那么多经典性的剧目,为昆剧队伍带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学生,确实是‘洵美且异’,既是美神,又有个人独特的风格,可说自成一派。因此,张洵澎的表演艺术,可以称为‘澎派’。我赞成秦来来的意见。”
在即将出版的这本书中,秦来来把“澎派”艺术归纳为四个字——“洵美且异”;四句话——“扎实的传统功底,开阔的艺术视野,过人的创新能力,众多的戏迷传人”。他把传主的艺术成就当课题来钻、当论文来写,同时展示了优秀记者挖掘素材的真功夫。比如写到张洵澎的出新不是无根之木,居然找到张珍藏至今的俞振飞大师手迹——早在1958年,俞振飞率昆大班学生进京演出时写的勉励纸条:
张洵澎:
一切艺术表现和技巧运用的方法,都不可能用公式或千篇一律的法则来说明,需要从实践中去创造、从不断的劳动与锻炼中去体会、探索,才能获得成就。
俞振飞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客首都
写传主小时候练功,“就一个圆场,张洵澎就在芙蓉草、沈枫等名师指点下,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至今60余年,功力犹在。2015年上海公演大师版《牡丹亭》,张洵澎出演《幽会》一折,出场时的碎步又溜又稳,谁能看出她已是70多岁高龄。”25万字的传记,定格了一位艺术家的美丽成就,更使一门古老艺术有了“派”。
社区传播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讲座”《大世界的前世今生》,是秦来来退休后的又一份事业。最早脱胎于上海大学海派文化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的发言,后来他到大学文学院给大学生讲,又到区政协、统战部等机关给公务员讲,现在则经常进社区给居民讲。
面对不同听众,他因材施“讲”,沉到社区后,就“用上海闲话讲上海事体”,突出“通俗性、故事性、趣味性、传奇性”,让听众听得明白、开心。讲座详略得当,对听众特别感兴趣的“黄楚九三起三落开办大世界”着墨多多,听众最为关心的“哈哈镜”命运——当年如何从疯狂的红卫兵手中抢救下来,讲来充满戏剧性,引人入胜。乐呵呵听讲座的居民,有谁想到:秦来来出生在南市老城厢,离好白相的大世界不远,少年时代就在此看滑稽、杂技、电影,听评弹、沪剧、越剧、京剧……受到传统艺术的启蒙、熏陶;退休前,他从电台调到大世界,参加大世界修复改建工作,任上海大世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大世界是海派文化、老上海文化、三民文化的地标,四五十岁以上的上海人不会没去过大世界。秦来来说,上海人游历大世界的记忆是一个点,我用“大世界的前世今生”这条线串起这些点,激发美好的回忆。三林社区讲座结束时,一位满头白发的听众走到台口,向他深深鞠了一躬,“你的讲座让我又年轻了一次!”
上海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只有上海闲话才能精准地传情达意;作为“非遗”的上海闲话,也亟待保护传承。秦来来一口标准的上海闲话(指1950、1960年代,老一辈沪语播音员万仰祖、邓平生、金锡仞等人的播音标准),让一些老上海听了激动万分,“今朝听到了真正的上海闲话”“交关日脚呒听到了”“侬的上海闲话准足”……
秦来来一个人在台上,用各地方言加京剧、沪剧、越剧、淮剧、评弹加幻灯片,十八般武艺,把听众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他又擅长在现场抓“梗”,与听众互动频频。他把自己从小到大白相大世界的“三字经”拿出来分享:兜——大世界汇聚了各地剧种,因此到大世界先要楼上楼下、场内场外兜一圈,选择看什么、什么时段看;轧——热门场子人头攒动,要钻空子轧进去;孵——晚上京剧场子最吃香,要带了点心早早孵在座位上等。
评弹名家高博文评论:“秦老师是有文化、有书卷气的。”
他的马派“蛮有味道了”
小时候,秦来来跟着父亲看京剧、听评弹,孕育了对戏曲艺术的爱好。青少年时代,家里一台五灯收音机伴他走过孤独……漫长的岁月里,他不曾专门学戏,但30多年采访戏曲名家使他有机会“在里面熏着”,琢磨名家唱戏的味道……
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学京戏。夜公园里,他边跑步,边戴着耳机温习马派名戏,真想亮开嗓子好好唱一场!2015年4月,“学戏马连良先生经典唱段”票友演唱会举办,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麻彩楼、京剧演员章晓申和电影演员吴海燕夫妇、沪上名票周炯儿以及梅派男旦李伟等参加演出。他唱了12段马派的经典唱段,票友们称赞他的马派唱腔“蛮有味道了”。而他第一次正式登台唱戏,早在2011年10月,为祝贺新书《穿越——写在舞台边上》出版而举办“秦来来与戏曲名家互动演唱会”。他表演单口秀,与京剧名家夏慧华合作京剧《三娘教子》,与越剧名家方亚芬合作越剧《祥林嫂》,与沪剧名家茅善玉合作沪剧《血染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