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示了一则《中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在涉及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时指出,总局将加强对电视剧播出的调控,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限制综艺娱乐尤其是真人秀等节目播出等。由于央视新闻频道当天也播出了批评“明星天价片酬”的专题报道,这使如何遏制明星天价片酬再度引发业内热议。
从广电总局通报的整改要求来看,对“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现象将是一个组合拳。它从影视行业自律到市场导向引领,从优化成本结构到完备立项审核,从制止炒作明星到严格限制综艺娱乐节目……所有措施无不剑指“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
说实在话,明星片酬疯涨,并不是明星们一厢情愿所能造就,只是指责明星漫天要价是不够的,因为这里折射出的其实是整个影视行业的乱相。试想,如果没有各大影视公司在市场上疯抢明星尤其是一线当红明星,如果没有各电视台在争购电视剧时均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如果没有近年来综艺娱乐尤其是明星真人秀等大大增加了对明星资源的争夺力度,如果没有制作方、播出方包括有些媒体宣传都热衷于拿明星来炒作话题、吸引眼球……可以说,是整个影视市场的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疯狂,才造成了明星资源的供不应求,也正是这种明星资源供应的紧缺,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明星片酬的盲目疯涨。
但当演员片酬达到了一部影视剧的50%甚至80%,这种不合理结构势必影响整个影视制作的投入,使剧组经费捉襟见肘,并最终损坏影视制作质量,这似乎是一个无需论证的逻辑必然。演员片酬过高、整个行业为演员打工,这是近年来电视行业的共识。但问题是,既然制作费用如此有限,又是谁甘愿要出高价来请出明星呢?剧组又是什么原因被迫出高价来请明星呢?明星片酬出现几何级暴涨,这自然是市场使然。
由此,我想到三年前,中国广播电视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四大委员会联手发出倡议,要求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唐国强、张国立、陈宝国等数十位演员表示支持,甚至愿自降片酬。但时至今日,明星片酬不仅未降,而且急剧倍增。对明星来说,这种片酬疯涨其实符合他们利益。人性都有弱点,面对金钱诱惑,我们不应对明星自律有任何奢望,明星不是活雷锋。因此,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现象,也只能靠打出有效的组合拳才能真正遏制。
明星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天价现象、炫富现象,也证明了整个影视市场其实真正缺少的是文化创新能力,缺少的是对新人的发现和培养,由此只能过度依赖明星,并患上了明星依赖症。因此,除了出拳整治,更重要的是培育文化创新能力,使影视行业从过度依赖明星逐渐转变为依靠创新、依靠质量、依靠新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