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普通的生日,却因为一条“贺幛”而成了网上的热点——射阳县一10岁小孩庆生,现场出现一条巨大庆贺条幅,上面赫然写着“中共射阳县委宣传部祝×××小朋友生日快乐”。这还了得!其实,这条“贺幛”只是孩子的父亲以及代办生庆的广告公司自己给自己送的,宣传部是“被祝贺”了一回!
诸如此类的“假贺幛”,其实并非射阳一处才有,也不是自近日方始。张家界的“最牛洗脚城”,开张那天,墙上挂满了公检法税建等“强力部门”的祝贺条幅,重庆北碚区的“最牛饭店”,开业之日,居然也有23个“政府部门”送来“贺幛”,而安徽祁门县那个“最牛茶餐厅”,第一壶茶泡出来的时候,竟也受到了从市到县“各级政府”的“热烈祝贺”。这些“贺幛”云云,都引出过舆论万炮齐轰,而这类“红顶商人”的风光,也曾激起对“官商一家”的强烈批评。然而一查,这些条幅也好、花篮也罢,都是老板们自己送给自己的——这就是所谓“假贺幛现象”。
老板们为什么要给自己送条幅,“假贺幛”为什么这样风行,这倒是值得人们想一想的。例如那个“洗脚城”之类,要假借“强力部门”的名义,把公检法的“贺幛”挂在自己的墙上,这里头的道理不言自明,这个“暧昧”的行业里头,总也不乏这种拉大旗作虎皮借以壮胆和吓人的事例。又例如那些“饭店”、“茶餐厅”等等,自制“各级政府”甚至23个局委办的“贺幛”,也不过是为了显示“信用”、招徕生意而已。那么射阳这个10岁男孩的父亲以及那个操办的公司,他们并不需要借官吓人,也不需要借权而揽客,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炫耀,当父亲的,要炫耀“面子”,开公司的,要炫耀“路子”,似乎这样打了一条“县委宣传部”的贺幛,就脸上有光,就红光满面啦。
这大概就是“假贺幛”后面的一个“真问题”了。已经有网友评论,这件事折射出了某些国人深深的“权力崇拜症”——但现在在某些公众里头,不是很是流行着所谓“仇官”吗,怎么一方面又这么“崇拜权力”,没有“官”的“背景”,造,也要造一个出来?当然也有网友叹息,说这两方面其实是一回事,是一种心态的两面性。这是很有见解的分析,这种“两面性”,不仅值得我们自己从“国民性”的角度加以反思,当然也值得我们的公共权力深予警思,从而变得更自律,更谨慎,更不可越雷池一步。
射阳的那个“贺幛”是假的,“最牛洗脚城”们墙上的条幅也是伪造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中,“真”的贺幛确也真正地存在,这里头的“真问题”,更须要反思一二。比如说,一个企业开业,因为它是利税大户,或因为它是有关部门千辛万苦才招来落地的,于是开张之喜,政府就去送贺幛、摆花篮。然而这种权力向个别企业“特别倾斜”的惯例,究竟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国民待遇”一律平等的规则呢?恐怕要打个问号。又比如某地一个股份制公司上市,长官们跑到证交所给它鼓锣、站台、做“形象”。这有没有拿公共权力的公信力让渡给个别企业使用并且以政府信用引导股民之嫌呢?这个问题历经十多年一直争论到今天,可见它真是一个“真问题”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