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开放后,不少家庭为要不要再生一个踌躇。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调查显示,在4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中,54.2%的人明确表示“一个就够了,不想要两个”,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仅为15.1%。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再生一个绝不简单是加双筷子的问题。孩子教育的高投入成了家庭取舍的关键。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这些家庭面临调整的问题。
管了老大就没时间管老二
里奥在一家外资广告公司负责创意,夫人也在同行业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老二马上要上幼儿园。“我们的时间都给了老大,老二有点委屈了。”里奥说。除了学校的学习,老大在读6个课外兴趣班。舞蹈班和钢琴班都是幼儿园时开始的,游泳也学得不错,还有书法班、数学提高班和英语提高班。6个兴趣班的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里奥和太太分工,接送及陪读,“数学提高班,家长要一起听的,因为老师讲解的题目,回来要和孩子一起温习。”周六、周日两天,平均每天三个班。
现在老二也快上幼儿园,里奥和太太得匀出部分时间跟她讲故事,陪她玩玩具。为此,老大有些课外兴趣班的接送只能请孩子外公来帮忙。说起这个,里奥有些无奈,“相同的年纪,老大看过的音乐剧、木偶剧、魔术、去过的游乐园……我们现在没时间带老二去。”里奥太太说,老二在语言等方面比老大成熟得早,但要把更多时间分配给姐姐,没法满足她。
休息日不给孩子自主选择
张先生的微信里加着孩子的班级群、年级群,还有所在区县的家长群,每次新消息的提示音一响,他就不由自主去翻,关于儿子升学的动态,他一点都不会漏过。儿子现在上初二,每周的补习班拼初三的物理,数学是提高班,“我们已经落后了,人家班上的读得比我们都早。”儿子的长笛也要耗费不少时间,因为这是升学有机会加分的艺术特长。最近他帮儿子联系了市级乐团,为了尽早从B团晋升A团,张先生还得盯着儿子苦练。
调查显示,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家长越来越不愿意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孩子对自己业余时间的决定权,从10年前的45.6%下降至19.1%。现在,像张先生这样一到休息日就和孩子如影随形,成了常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曾打过一个比方:现在很多家庭过于重视计算投入产出比,使得学校、家长都进入疯狂的恶性循环,就像一场足球赛:本来,大家都坐在座位上看球,后来,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了,于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其实,看球效果是一样的。
孩子在哪里都觉得不安全
独生子女得到父母在时间、精力与金钱上的更多倾注。这对于孩子来说,既是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样,父母往往把唯一的孩子作为对下一代人(过去通常是几个孩子)的精神寄托,这不仅强化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和心理依恋,也加重了其抚养子女的忧虑感。不盯孩子不行,哪里都不安全。
田先生和太太在上海安家,身边没有老人,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放学也自己回来。他的同事都说他胆子太大了,现在的社会这么乱,怎么敢让孩子一个人独自在外?田先生则回答:不是每天都安全回家,每天都自己做作业么?他和太太下班回家,孩子基本把功课都做完了。只是田先生的情况属于少数派,每当他提议同事也试试自己的办法,得到的回复都是“那可行不通!”
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向记者表示,按照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来迎接二孩,储蓄规划,养育、教育支出安排,父母投入在子女教育上的时空规则都需要及时调整。
平衡两个孩子情绪耗时多
两个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教育的新课题。因为教育上的投入,绝不是1+1这么简单。两个孩子是两个个体,他们又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这种融合和平衡对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曹女士有两个女儿,老大读小学,老二上托儿所。老二出世后,她和丈夫发现,老大本来该自己学习的时间,却围着妹妹转。“妹妹在看动画片,她挤着一起看。那是天线宝宝这种幼儿看的,她也不肯放。”曹女士说,“妹妹看的两三岁孩子的书,她也抢着看,甚至,妹妹玩的电脑游戏,她也要一起玩。曹女士和丈夫不得不分工,一个盯老大做她功课,一个陪着老二。
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当哥哥姐姐的在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常见的表现就是向弟弟妹妹的心理行为靠近,比如曹女士的大女儿,觉得自己受到的关注被分走了,需要父母来开导。这个阶段,父母在两个孩子身上耗费的精力要比一个孩子时多出不止一倍。
没有祖辈帮助就放弃生养
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祖辈比例达66.47%。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60%属于“隔代抚养”。若没有祖辈无偿投入时间和精力,做父母的连孩子生活都照料不好,哪有时间再顾及教育?
在国有企业管理层任职的王先生有一个男孩,孩子三四岁时,孩子奶奶一直跟王先生和他太太说,可以再生一个,生出来我帮你们带。王先生和太太因为工作都有调整暂时没有考虑。现在孩子上小学,夫妻两人工作也趋于稳定,他和太太有了再生一个的想法。但和家里老人沟通,孩子奶奶明确表示,年纪大了,带不动了。
失去祖辈的援助,王先生没法想象自己和太太可以兼顾两个孩子的生活,也就更谈不上还有精力分配给孩子的教育。这事只能打退堂鼓。统计显示,有29.5%的受访者表示无人照看孩子,只好放弃二孩计划。在这一点上,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女性由此打算放弃生二孩的比重最高,达到41.2%。
孩子多一个房子换一套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投资更高,户籍家庭比非户籍家庭的教育投资更高,且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投资也越高。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市妇联的调查显示,在课外教育市场定价刚性的情况下,低收入家庭为了追求同样的市场化教育,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这种投入首先是教育资源的购置。各种补习班,像张先生孩子一年的投入就在3万到4万元。他孩子还是乐团的长笛手,每年要跟团出去演出,又是不小的一笔费用。
里奥说,老二的补习班一个个报起来,肯定不会比姐姐的少。那两个人加起来一年就是7到8万元。
还有一笔刚性的投入就是房子。再生一个孩子,要给孩子合适的读书环境,两个孩子挤在一间屋子肯定不行,老大还在灯下做作业,老二吵着要喂奶。另外,多一个孩子,双职工家庭需要和老人同住才能照顾得过来,就要增加房间。如果换房,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所费不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