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好声音
“全面二孩”开闸
教育如何应对
胡卫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胡卫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上海教育整体有了长足发展,各项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方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例如,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裕,而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比例较高,教育资源配给上存在相对不足。另外,上海学前教育也进入入学高峰,幼儿园资源紧缺状况会持续存在,这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尤为明显。

  伴随“全面二孩”成为国策,政府需要做好以下5件事,以提前做好教育规划和布局。

  首先,通过人口动态数据的收集,建立大数据和监测评价系统。数据库中,除基本的人口信息外,还包括育龄夫妇的主观生育意愿、育龄家庭的生育和养育支付能力、各级政府能够提供的资源支持等。

  其次,未来教育资源的配置要考虑农村和城市人口变化的不同模式。对于人口统计信息,不能仅统计户籍人口,同时还要统计常住人口的信息。考虑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生育意愿等方面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在常住人口的基础上加上系数值,以反映真实的人口增长趋势。

  第三,基于大数据,充分考虑到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提前做好教育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再延续“人口多时,大规模兴建学校;人口少时,大规模合并撤校”的“拍脑袋”和“短视”决策模式;政府要基于大数据,做基于证据的决策规划。

  第四,重点关注城郊结合部的资源配置情况,保证政府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目前上海教育投入约占财政支出的15%,为700多亿元,其中67%用于基础教育。伴随“二孩”政策后教育资源需求的增加,上海要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5%,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向农村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倾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第五,关注“二孩化”后的教育问题。“全面二孩”后,不仅要解决“养”的问题,还要解决“教”的问题。在历时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二孩”政策的放开,整个社会和很多家庭都面临家庭规划和心理上的调整。需要在社区、公益性组织和学校里增设或健全专业化的家庭规划和心理咨询辅导功能,疏导和协助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度过心理调适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家庭教育投入多 全面二孩门槛高
“全面二孩”开闸 教育如何应对
美国版新民教育B05“全面二孩”开闸
教育如何应对
2015-11-11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