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伊扎克·帕尔曼昨晚献演艺术节~~~
伊扎克·帕尔曼昨晚献演艺术节~~~
伊扎克·帕尔曼昨晚献演艺术节~~~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伊扎克·帕尔曼昨晚献演艺术节
“花鼓”响起人欲飞
朱光
■ 帕尔曼昨晚在电动轮椅上演奏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古典音乐会里,只有伊扎克·帕尔曼仅以个人独奏,辅以一架钢琴伴奏,来举行一场将近2小时的音乐会。昨晚,这位70岁的小提琴家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拉起小提琴来,显然已入化境。

  在观众充满期待的掌声中,坐在可一手操控的电动轮椅上的帕尔曼,自如地上场了。他在4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而不能站立,但却有着一双巨大而灵巧的手且充满音乐天赋。从5岁起,他开始学习小提琴,受到了小提琴演奏家斯特恩的赞赏。13岁时,他在美国电视节目中一举成名后移居美国,16岁时获列文垂国际小提琴比赛一等奖。

  这位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小提琴演奏家,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曲目是由约翰·威廉姆斯作曲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帕尔曼在下半场演奏了这支如泣如诉的曲目,音符里隐藏着的情感能量,让人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电影画面。帕尔曼来中国已不是第一次了。他身穿红色对襟唐装,搭配黑色西裤,演奏前,用英文自报曲目:“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与上一支哀婉的曲子相反,这首基于中国民间小调的曲子欢快到简直要让人飞起来。奇妙的是,他高速演奏滑音、顿音、连音时,从头至肩乃至上臂都纹丝不动,只靠着小臂和手指的运动就奏出了飞跃的旋律。偶尔,他还能抬头朝观众席微笑。他演奏的基本都是充满情绪与机趣的小品,包括柴可夫斯基的《幽默曲》等等。为他伴奏的是出生于斯里兰卡的钢琴演奏家罗昂·达·席尔瓦。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花鼓”响起人欲飞
在这里,她选定了文学路
广告
美国版文娱/文体新闻A20“花鼓”响起人欲飞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