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丁玲传》作者谈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丁玲传》作者谈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丁玲传》作者谈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这里,她选定了文学路
——《丁玲传》作者谈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夏琦
  “上海是她离开家乡踏入人生的第一站,是她初登文坛名声大噪的地方,也是她投身革命的起点……日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丁玲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前,《丁玲传》作者李向东、王增如来到上海思南读书会,为读者讲述了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住地均在“思南”附近

  该书的作者是丁玲的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与其丈夫李向东。王增如曾在丁玲身边工作多年,亲闻亲历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并参与采集、整理了许多丁玲的第一手史料,包括对丁玲的录音采访,丁玲的书信、日记与文件,以及以前未曾披露或未受到关注的创作手稿。这次来到上海思南读书会,李向东描述说,其实丁玲当年居住的一些地方,基本都在讲座的会馆附近——“丁玲第一次来上海是1922年,第二次来上海是1928年,来上海之后先是住在现在的常熟路,第二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黄陂南路,也是在附近。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淡水路,先住的是196号,后来跟沈从文一起办《红黑》杂志,租了一个三层楼的房子,丁玲住二楼,沈从文住三楼,后来就住到204号。丁玲还住过环龙路,就是现在的南昌路。”

  《梦珂》受到叶老鼓励

  王增如表示:“我感觉丁玲对上海的感情很深。”李向东说,丁玲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发表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上,发在头条。那时叶圣陶是主编,在来稿里发现了丁玲的作品,马上给她回信,说你再有小说就寄来,写什么都行,写多长都行。丁玲受到了鼓励,很快写了第二篇《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在1928年二月号的《小说月报》上,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这时候丁玲到上海来了,因为上海是文学的中心,文学青年、文学刊物都在上海。”

  才女走上创作之路

  她到上海之后,好多人都在打听丁玲是谁,而丁玲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她想躲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写文章。然后她到了杭州,又写了两篇小说,一篇是《暑假中》,一篇是《阿毛姑娘》。这四篇文章全都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每篇文章都是头条位置。

  她回上海后就去看叶圣陶,叶圣陶看到丁玲之后也很喜欢,没想到这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才24岁。聊过后知道丁玲读过很多书,于是叶圣陶便对这个东西写得很好又不张扬的女孩子另眼相看了。叶圣陶出面给她出了第一本集子《在黑暗中》。“叶圣陶是她一辈子尊敬的长辈。叶圣陶使她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丁玲的文学创作,就是从上海开始的,是上海这个地方让丁玲选定了这条文学路,而且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本报记者  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花鼓”响起人欲飞
在这里,她选定了文学路
广告
美国版文娱/文体新闻A20在这里,她选定了文学路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