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4D作战”
据悉,所谓“4D作战”是指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Detect)、扰乱(Disrupt)、破坏(Destroy)和防御(Defense),由于这4个英文单词都以字母“D”开头,所以被简称为“4D作战”。韩国《亚洲经济》报道称,“4D作战”概念是驻韩美军司令斯卡帕罗蒂于2013年提出的。要实施“4D作战”,美韩两国需通过各类监视、侦察传感器紧盯朝鲜军事基地,并在“有事”时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朝鲜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基地、机动发射车乃至携带潜射导弹的潜艇。
日本《军事研究》分析称,“4D作战能力”的“探测能力”需要太空、陆地、水面、水下等多种平台。在太空方面,需要使用美国的6颗支援预警卫星和预计在2022年前部署的5枚天基侦察卫星,用于监视朝鲜导弹部队的动向。在陆地上,韩国军方将运用探测距离为750千米的“绿松石”雷达,对朝鲜的陆基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在水面上,韩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可实施抵近监视,该型舰搭载的雷达能同时追踪100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攻击20个目标。在水下,韩国还将构建多方位水下探测系统,升级水面舰的反潜装备,以便追踪朝鲜潜艇。
至于“4D作战能力”的“破坏能力”,美韩武器库里拥有射程300千米的“玄武-2A”、射程500千米的“玄武-2B”,以及射程1000千米的“玄武-3”导弹。此外,韩国空军还将部署射程500千米的“金牛座”空对地导弹,射程可覆盖整个半岛。
系统建设代价高昂
一位韩国军官表示,“4D作战能力”建设内容将融入美韩联合司令部正在完善的“5015作战计划”。此外,美韩已将朝鲜境内的700余处设施指认为“敏感军事设施”,并将它们列入“联合打击目标目录”,该目录也会写入“5015作战计划”。
不过,也有韩国媒体指责“4D作战”概念是“危险的开端”。韩国《时事周刊》指出,美韩将“4D作战”概念纳入作战计划,意味着美韩未来将奉行“先发制人”战略。即便朝鲜没有展开攻击,只要美韩认定“存在威胁”,即可主动进攻,这显然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军事专家分析称,美韩要打造“4D作战能力”,两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就美国方面来说,需要整合常规打击手段、“核保护伞”和反导系统,构成快速反应的“扩张遏制体系”;韩国方面则必须在2020年前建成“杀伤链系统”和“韩国反导系统”(KAMD)。
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受到财力和科技能力的限制,韩国“杀伤链系统”和KAMD几乎不可能在2020年前建成。作为“杀伤链系统”的核心作战平台,韩国空军“下一代国产战斗机”项目长期悬而未决。KAMD系统由低空反导和高空反导两部分组成,目前韩国国防部考虑引进美制“爱国者”导弹用于低空反导,但为了维持“自主国防”能力,高空反导仍需自行研发。可是,韩国国防预算难以承受“高空反导”项目的高昂研发费用。可以预见,韩国追随美国发展“4D作战能力”将导致其越来越依靠美国的“保护”,进而影响其外交和经济方面的自主性,对半岛的和平稳定也没什么好处。黄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