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人民基本福祉和社会基层工作。习近平说,人民期盼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海市委市政府、各级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者,多年来在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民生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开创性的工作。习总书记对此多次予以肯定和表扬。
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清晰地记得前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的情景。当时,她的发言结束后,习总书记称赞:“讲故事比讲道理好。你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时,习近平强调,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昨天,朱国萍深有体会地说,2014年底以来,我们上海形成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并迅速落到实处。人力、物力、财力都向基层倾斜,80后、90后干部比例高了,居民自治积极性高了,区域共建单位参与度高了。现在我们居委会就是一根线,串起各类公共资源,共同为居民服务好,大家都拍手叫好!
以金杨新村街道小区为例,金杨新村街道属于人口导入区,老百姓对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呼声较大。金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虞刚杰表示,基层要落实和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就要注重居民自治和共治,为居民提供更“贴肉”的服务。他介绍,该街道探索实践居民区(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居委会主导下的基层理事会负责制的治理结构,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治理能力和自治活力的成效开始显现。
“如今,居委会行政者角色淡化,‘对上负责’变为‘双向负责’,更多地面向群众、为民服务。”虞刚杰说。金杨的居委社工从原先对口多达78个条线、160余项具体行政化工作和数不清的台账表单中“脱身”,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服务好群众、群众是否满意。
同时,通过社会治理创新,金杨新村街道小区还搭建了自治多元参与平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区自治参与主体融为一体,变“各自为政”为“众志成城”。项目开展前充分听取各方声音,通过各方协作,项目开展顺利多了。
本报记者 邵宁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