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波涛建材市场突发大火,浓烟翻滚、火舌肆虐,有群众被困火场,情况万分危急。“跟我上!”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中队长周祥带领攻坚组,一头扎进火场,背负50多斤的装备,顶着烈焰的炙烤,在能见度为零的浓烟中搜索前进,虽然每向前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此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当第一名群众被成功救出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但他随即又冲进火海,一个!一个!又一个!“队长你快休息下吧,这样危险!”“没事,让我再救一个!”当第6名群众被周祥背出火场时,只见他满脸被熏烫得漆黑,还有通红的被火魔灼伤的痕迹……
每一场激烈的火场战斗,周祥都赴汤蹈火;每一次抢险救援,他都不畏牺牲……入伍15年来,今年35岁的周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灭火、救援战斗5000余次,救出群众300余人。今年5月19日,公安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周祥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受到表彰。
人生第一道伤痕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怕过!”在周祥的记忆里,他的第一次灭火战斗是在一家木业加工厂:那天下午,接到火警,刚刚跟车的周祥随着消防车赶赴现场,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熊熊的火海。他有点怕,这家木业加工厂做的是进出口家具,仓库里有的是木材,有的是涂料,有的是易燃物品,遇火猛烈燃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是,人又怎么能够冲进这烈火之中而不葬身于一片火海呢?他的手心里有汗。事实上,火情紧急,根本不容他有丝毫犹豫,现场指挥员的命令立刻就下达了,一位老兵带着他,在后面水枪的掩护下,迅速冲进火海去设置阵地,以阻断火势的蔓延……
这场大火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被扑灭,原以为可以功成身退了,现场指挥员却命令继续搜索,打击残火,以免复燃,于是,在稍稍休整之后,周祥再度进入已经烧得面目全非的火灾现场。这时候的他,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当那个老兵事后告诉他,厂房当时的钢结构早就烧得变了形,说坍塌就会坍塌,他也没有感到一丝后怕,心里反而有了一种烈火金刚般的豪气。
在周祥手臂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这是他人生的第一道伤痕,是在参加一个交通事故救援中留下的。那是个雨夜,一辆出租车与一辆载重车追尾,出租车头和司机都卡死在载重车下了,当时他急于破拆救人,手臂被夹在了变形的车架里,狠命一拉,拉去了半边袖子,还拉去了好大一块皮肉,当时在现场他竟然无知无觉,待救援结束后才发现伤得不轻。
战斗服做成担架
2011年9月27日,地铁10号线在豫园站与老西门站之间发生两车相撞追尾事故,成百上千名乘客被困黑暗的地下轨道中。
周祥率领抢险班战友,背负着沉重的救援器材深入地下实施救援。事故车厢不仅挤压变形,而且大幅度倾斜,要将受伤的乘客抬出来,本来就是一桩难事,更何况现场担架不够,周祥干脆脱下战斗服做成简易担架,以抬、背、搀、扶、抱等各种方式把受伤的乘客营救出来。因为车厢与站台有落差,即使没有受伤的乘客也难以攀爬上站台,中队一名战士突然在车厢沿口趴了下来,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了一级台阶,让人踩着他的背登上站台。
救援结束,周祥和他的战友把这名已经无法起身的战士抬起来,他的那件背心早已破烂,他的背上呈现了好大一片淤青……当受助的群众一个个竖起大拇指,一声声地喊道:谢谢消防员!谢谢消防员!周祥哭了,为这支模范中队,为这些英雄战士。
当好一个带兵人
2015年3月,周祥受命任职车站中队中队长。当好一个带兵人,他各方面都很努力。从每天出操到日常工作,从基础训练到灭火救援,从日常管理到警营生活,周祥既是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中队长,更是能够做好“我来帮你”的好大哥。队里士官的家属来队探望,他主动承担了值班任务,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多一点与家属相处的时间;队里战士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会主动去嘘寒问暖,然后让伙房做一份病号饭,送去床头。
从朴实憨厚的农村娃,到冲锋陷阵的消防战士;从默默奉献的一线带兵人,到“模范消防中队”中队长,周祥用特有的坚韧质朴,跨越了一道道艰难坎坷,书写出一段段“红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