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发出一份《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这个公约,在网络上得到一片赞许声,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对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拨乱反正。
家庭作业完成后需要家长签字甚至修改,是当下绝大多数小学的做法。应该说,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家庭作业签字,是为了让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希望孩子能巩固好所学知识,考出好的成绩,初衷甚好。但将签字责任强行绑定给家长,总不免给人一种转嫁责任的观感。
所谓家庭作业,不是因为在家庭完成,它的审核与修改任务就落到家长头上了。家庭作业相较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所得的训练,是一种辅助性学习,它虽然发生在课后,但仍属于课业教师做出的安排,该写什么,如何写,写好了如何反馈,都是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一以贯之的,它是教师责任在教室外的延伸,无法被割裂,更不能被替代。
其实,学校规定家长给孩子家庭作业签字审核,本质上是模糊了教师责任与家长责任的边界。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教师与家长要家校共建,但方法应该是各司其职。学校的责任是布置作业、督促作业与批改作业,而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以一个自由轻松的身心投入学习,而不是强行要求他们直接介入具体课业内容的审核与批改。
这背后既是一个基本的契约伦理问题,也涉及教育的专业性。小学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要讲教育规律,家庭作业该如何布置、批改与反馈,没有谁比专业的教师更清楚。一些家长即便能熟练解答孩子的家庭作业,但他的辅导方式是否科学,甚至是否正确,都值得探讨。况且,很多农村的父母或照料留守儿童的祖辈压根就没能力对家庭作业审核签字,家长签字制度对他们而言岂不是成了花架子?
所以,不论在科学性还是具体的实施层面,家长签字制都经不起考量。负责学生全流程的学习,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所在。将家庭作业“甩锅”给家长,不仅效果难以保证,恐怕也要遭受道义上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