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1岁后让宝宝学走路?
主要是因为宝宝满1岁之后,他们的骨骼、脊椎、四肢肌肉都发育的差不多了,可以很好地支撑他们的身体,而且1岁后的宝宝可以自己站立,并且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四肢。
爸妈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发育状况来教宝宝学习走路,如果在宝宝骨骼还没发展好的时候就让他们过早走路或者过长时间地走路,不仅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骨骼。
宝宝准备走路的注意要点?
第一,宝宝准备走路之前,多多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爬行是用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的,多爬可以让宝宝在走路的时候少摔跤。
第二,宝宝学站,是从扶站开始的,然后会独自站立,开始可能是几十秒,慢慢会越来越长。
第三,宝宝可以扶物前行,就代表着宝宝已经开始自己学习走路了。从爬到走,宝宝的视线会变得更宽阔,好奇心会驱使着他们走得更远。
第四,宝宝开始独自前行。刚开始学习,孩子可能会走一两步。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到了独立学习的时候,妈妈要做的就是站在宝宝的前方,拿着玩具或者吃的,鼓励孩子大胆地走过去。每天可以适当地去训练。
如何帮助孩子长一双漂亮的腿?
加强营养 一定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在宝宝飞速发育时期,这两种营养元素对骨骼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就有可能形成O型腿。尤其是在冬季,宝宝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时,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在宝宝学习走路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宝宝走路的姿势。妨碍宝宝形成好的走路姿势的各种不利因素,尽早干预。
不要急于求成 宝宝的骨骼比较软,还没有定型。因此,一定不要急于求成。既不能过早地让宝宝站立,尤其是长时间站立;也不能过早地让宝宝走路,尤其是长时间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