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帆看似温和随意,临床上却严谨到几近极致。在这个速成浮躁的年代,与病魔直面,与死神赛跑,他追求逻辑严密,证据确凿,容不得下级医生看着检查报告对他说“大概、可能、也许是、似乎、好像、差不多”。这样严谨规范的行医态度源自于学生时代习惯的养成。1989年唐一帆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七年制,严格的医学训练要求他关注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条线索。
用心投入,自有回报。唐一帆毕业后第四年做了总值班。那时每隔三四天值一次班,工作量大,急诊间病房手术室来回奔走,紧张的时候一路小跑,通宵手术,但再忙再累,唐一帆对病人都一定要亲眼看一下,亲手检查一番,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地做事。在他看来,马虎是最大的弯路,敷衍是对患者的犯罪,而严谨不是负担,而是医者的护身符。有位50岁男性,遭遇车祸,造成脑外伤,腹部有点压痛,但白细胞等指标并没太大异常,普外科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听接诊医生这么说,总值班可以安心放手,但唐一帆没看到病人,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那时华山医院急诊离病房有半条马路,夜凉似水寒,唐一帆还是披衣下楼,冒着刺骨的寒气疾步前往急诊间。触诊时,他发现伤者腹肌不能放松,心里一格噔,立即行腹腔穿刺及冲洗检查,疑似结肠穿孔。手术剖腹探查发现伤者结肠撕裂伤。结肠穿孔后渗液刺激性不强,症状不明显,但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中毒性休克。幸好唐一帆细心,避免了一起漏诊,及时拯救了一条生命。
将细小的事当天大的事做,这是唐一帆从医的准则,也是当代工匠对严谨求实的实践。
有位患者大便出血,里急后重,却一直把腹泻当作痔疮,两个月没好,唐一帆通过肛指检查,见手套上有血迹,即刻安排做肠镜,发现患者患有直肠肿瘤。而手术前到底是什么问题,问题严重程度,如何治疗,唐一帆从不“毛估估”,只有充分掌握了病情,唐一帆才上手术台。
2
2011年,唐一帆前往克里夫医学中心进修。这是全美最佳医院综合排名位列第二的医疗机构,在那里,一个医生一上午只做5例胃肠镜。虽然中外国情不同,但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还是令唐一帆感触良多。
2012年12月,作为上海市政府“5+3+1”工程的重点项目,华山医院北院开业。这是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需要唐一帆这样的普外科专家去开疆辟土。是留在华山医院总院这家百年老院看看病、开开刀、吃吃老本,还是去距离市中心25公里的华山北院,从零起步,唐一帆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后者。他说服自己的理由很简单——从大处说,保一方平安,是外科医生的天职;往小处说,新院更有施展个人理想抱负的空间。唐一帆生于1971年。在他看来,70后注定要承担更多一点的责任,哪怕过程中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许多的孤独寂寞。
一旦决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怀着梦想,唐一帆2014年来到华山北院。一开始一上午门诊只有一二个病人,渐渐地,“华山医院专家来宝山了”在宝山地区传了开来,口口相传,病人多了起来,甚至有人从崇明、启东赶来。
唐一帆2009年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到了华山北院后,力主最新技术的运用,2014年腔镜手术就达到75%,并积极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相较于传统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aTME的难度和风险更大,但能够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更高质量的手术,手术创伤更小,更能体现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理念。唐一帆还研究在对复杂高位肛漏治疗的同时如何保留肛门外形和括约肌功能,与消化科合作开展炎性肠病的治疗,这些肛肠外科标杆性工作的开展将华山北院普外科推向新的高度。
有病人胃痛、乏力,光看血常规,似乎有严重的贫血,唐一帆却觉得问题并非这么简单,马上安排做肠镜检查,发现病人患有升结肠癌。这些年,上海人生活和饮食结构趋于西化,肠癌发病率已达40/10万人。唐一帆为此在结直肠癌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科学评估、规范化的合适疗法,让患者有最大获益。而这位升结肠癌患者正是因为唐一帆的细心和经验,才避免坠入死亡的深渊。
3
今年夏天,门诊来了位90岁老太太,经查为直肠癌。老太太身体状况还可,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但高龄老人手术全麻风险还是令家人非常担心。在他们看来,上海女性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6岁,老太太超过86岁,已多“赚”了4年,这时候做任何选择从理论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亲情让他们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唐一帆经过精心检查,凭借自己的经验,以勇气和担当对家属建议道“人不怕坏消息,怕的是提心吊胆地生活在癌症的阴影中,失去生活质量。有机会应该放手一博。”老太太见唐一帆这么一丝不苟地为她诊治,对他产生了由衷的信赖感,她对小辈说:“我要开刀!一切听唐医生的。”术后患者顺利康复。
把所能做的做到最好,这是唐一帆从医生涯一以贯之的信念与坚持。刚穿上白大褂时,有位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作为床位医生,唐一帆为他冲洗伤口、更换药物、测量生命体征,跑去抗生素室找师兄来会诊,平凡又琐碎中展露真情,而患者康复出院时发自内心的一声“谢谢”,令唐一帆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有被误解的时候。年轻时唐一帆轮转到急诊,接诊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时发现他有心肺问题,便匆忙跑去内科诊室请求会诊,这时正巧有位感冒患者在问诊,见唐一帆着急地诉说胰腺炎患者的问题,便破口骂道:“你以为你是医生就可以插队吗?我难受得马上要死掉了。”感冒患者不依不饶地投诉,让唐一帆很是胸闷。
行医之难,如履薄冰。然而,尽管行医的路上遭遇过误解,但唐一帆内心深处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对病患的体恤,依旧支撑着他在医学之路上前行。
今年华山医院西院开张,有意让唐一帆去开创普外科新天地,但他实在舍不得已耕耘了多年的北院,于是每周两天去华山西院查房门诊手术,两天去华山北院。唐一帆住在定西路,无论是前去西院还是驶往北院,都要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好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下的唐一帆正处在人生最好的时光,心在路上,梦在前方,虽奔波劳顿,却义无反顾。
记者 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