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2012年01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施没那么老 秦王不应称“公”
———《咬文嚼字》再“咬” 央视春晚整理出一批差错
乐梦融
  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曾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关注央视春晚,为大年夜的文化盛宴把好语文关。今年,《咬文嚼字》杀了个“回马枪”,考察龙年春晚的文字质量,结果是总体上合格,但语言类节目的差错还是留下了遗憾。编辑部在春节长假中加班,将其中的典型差错整理成文,供读者参照。 

  文史差错 

  相声剧《爱的代驾》———演员闫学晶说:“我西施,她貂蝉,合着我比她老一千多年呢。”这无疑把西施说得太老了。西施、貂蝉都是传说中的古代美女,生卒年都不详,但大致可推断其生活年代。据载,西施于公元前494年由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貂蝉被王允使连环计先献给董卓,后又许配给吕布,导致董吕反目,公元192年吕布杀了董卓。由此可大致推算二人相差700年左右,离“一千多年”远着呢。 

  小品《荆轲刺秦》———演员黄宏一上台就说:“想当初秦公金銮殿,图穷匕首见……”其中的“秦公”说错了,应说“秦王”才对。虽然这是个有关“穿越”的小品,但概念需释明。“公”“王”是先秦时代诸侯国国君的爵位,不可随便乱称。秦国国君在秦孝公之前(包括秦孝公)都称“公”,公元前324年,秦惠文君(孝公之子)改称“王”,自此以后直到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秦国国君均为“王”。“荆轲刺秦”中,荆轲刺杀的是后来被称为秦始皇的嬴政,当时他是“秦王”,而不是“秦公”。 

  杂技《空山竹语》———主持人董卿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竹报平安’,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把报平安的家信写在竹简上了,但这青青翠竹在传统文化里一直被视为坚贞高洁、虚心向上的君子形象。”董卿显然把“竹报平安”理解成在竹简上写平安家信了,这无疑不对。“竹报平安”是个成语,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北都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刚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后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间还有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也称“竹报平安”。总之,“竹报平安”并不是在竹简上写平安信。 

  字词差错 

  群口相声《小合唱》———演员周炜说:“今天你们四个跟我说相声,这不算新人吗?”字幕把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吗”误打成了“嘛”。 

  小品《今天的幸福》———多次出现“产前综合症”(字幕也如此)一语,规范的说法应是“产前综合征”。征,即症状;综合征,指的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出现功能紊乱而表现出一群症状,往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所以“征”不能写作病字头的“症”。 

  语法错误 

  绛州鼓乐《鼓韵龙腾》———字幕解说中说:“鼓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这是明显的主语谓语搭配不当。“鼓”是一种乐器,“音韵”即和谐的声音,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只有鼓所发出的声音,才能称为“音韵”。所以正确的说法,应是“鼓乐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A12版:家庭周刊
   第B01版:新民时尚
   第B02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03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04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05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0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07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08版:现代家居
   第B09版:夜光杯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连载
   第B12版:阅读
西施没那么老 秦王不应称“公”
著名指挥家陈侍熙上午逝世
舒悦荧屏挑战波波
混搭舞蹈激情四射
储蓄罐火柴盒寄托对“大圣”的痴迷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09西施没那么老 秦王不应称“公” 2012-01-27 2 2012年0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