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年度的中招政策上周末刚刚公布,但沪上各初级中学初三毕业班推优升学工作早已启动。按近年来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办法,推荐生名额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升学途径。
那么,初中学校是如何公开公平公正地推选出优秀生的呢?坊间质疑的“田忌赛马”真有这回事吗?被推优的学生符合“重点高中”的意愿吗?
多次成绩量化排名
世外中学副校长陈勇介绍,该校推荐生名额通过综合排名产生。综合排名分为两部分,一是成绩排名,将多次考试分数按照不同百分比相加,算出总分,其中初二下期末考试占10%,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30%,初三第二学期3月月考(请校外老师命题,难度略高于中考)占50%。
根据这一成绩排名,年级前两名自动获得推优资格。其余同学则再要在此基础上,加上各种荣誉奖励重新排名。其中,市教委批准的46个学科类竞赛项目中,获得学科类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加30分,艺术体育类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三等奖分值依次减少。学校规定,如果同一门学科第二次得奖,加分减半,“我们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不能仅凭单一学科一枝独秀。”陈勇解释。此外,在世外中学,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优秀学生干部都将得到优先推荐。
在大名单优中选优
市北初级中学每年初三毕业生300人左右,每年23人左右可获得学校推荐资格。校长何强介绍,在决定推荐名单时,首先将全年级学生按照初一到初三3次全区统测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其中,初一成绩占权重为10%,初二20%,初三70%。由此,产生前20%的大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市区三好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队员以及在市教委批准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将直接获得推荐资格。根据往年规律,这些学生已经占据了23个名额中的大部分。剩余的个别名额,则将其余同学的总分,再加上竞赛成绩(市级二等奖加5分,三等奖加3分),重新排名。在所有过程中,每名学生都需对自己的成绩签名确认。
同学老师分别投票
五十四中学的推荐生产生程序,采用“两步走”。首先是根据成绩排名,将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几次月考,共5次左右成绩,按照不同百分比权重相加,确定年级前20%的同学作为推荐生候选人。
候选人产生后,则进入投票阶段。各班根据各自候选人多少,获得相应比例的推荐生名额。全班学生和执教该班的所有老师,分别投票选出推荐生人选。多年负责推荐生评选的副校长吴洁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和学生推选出的人选基本一致,不过有时也会产生分歧。这时,再交由年级组长和由校级领导组成的推优考核小组,讨论决定最后人选。
“曾有家长质疑,觉得自己孩子排名比别人高,为什么没有获得推荐资格。”吴洁告诉记者,增设投票环节,其实是对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和态度、组织能力进行考量,引导学生除了关注书本和成绩,更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积极参与其中。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