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静安区境内的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由公共租界工部局筑于1905年。1900年,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战火向南蔓延,列强以保护长江沿线通商口岸侨民安全为借口,计划派兵舰驶入长江,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深知“请神容易送神难”,列强兵舰一旦驶入中国内河,再请他们出去就困难了,于是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保护条约》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长江沿线的安全由中国军队负责,列强不必派军队进入长江,列强可以在上海增加驻军,负责租界的保卫。1900年7月26日,英国驻华海军司令西摩(Edward Hobart Seymour)率一支三千人的海军队伍进驻上海。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大清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上海侨民认为西摩对上海安全作出贡献,就将这条新筑的马路命名为“西摩路”。
沪西是生活区,沿西摩路多为高档和中高档住宅,更有不少名人宅邸。陕西北路也是上海保护完好的百年老路,已被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受保护的历史风貌道路,并已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
壹
从鹤寄庐到宋家老宅
当你路经陕西北路南阳路口时,你的眼球一定会被沿街的高而密的戗(qiàng)篱笆吸引,许多人知道,以前上海的许多花园住宅有这种戗篱笆,这也是上海仅剩的一段传统戗篱笆。沿篱笆北行是陕西北路369号,这里曾是宋家住宅。
宋子文的父亲叫宋嘉树,又名耀如,就读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1886年受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遣来上海,协助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工作,此时林乐知已在虹口昆山路创办了中西书院(今苏州大学的前身),于是宋嘉树的家就安在虹口新记浜朱家木桥东侧的自建住宅(即今东余杭路620号一带)。1918年宋嘉树逝世,时已在汉冶萍煤铁公司驻上海总办事处任职的宋子文就购进西摩路369号称之“鹤寄庐”的花园住宅给母亲换一个居住环境,据说该宅原主人是长期主政《申报》的黄式权,他长期为《申报》主笔,1907年任震旦学校校监,1910年后任南汇第三公学校监,著有《淞南梦影录》《粉墨丛谈》等,并分纂《南汇县续志》;其籍南汇鹤沙(即下沙),历史上的鹤沙是鹤的栖息地,故又称“鹤巢”或“鹤窠”,于是他自号“鹤窠村人”,把在上海的住宅自称“鹤寄庐”。该宅占地面积约10亩,南墙和北墙在今南阳路和北京西路,于是宋子文的母亲从虹口搬到西摩路新宅,当时宋子文、宋霭龄、宋庆龄均已成家立业,同住者有宋美龄、宋子良。
1927年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他迫切需要有英美背景又精通英文的人担任秘书,宋美龄就担任此职。蒋、宋一见钟情,并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宋家是忠实的基督教徒,他们希望婚礼在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在虹口昆山路上的景林堂(英文名Allen Memorial Church,即“林乐知纪念堂”,“景林”即景仰林乐知之义。“文革”后改称“景灵堂”)举行,但景林堂牧师江长川认为蒋介石与发妻毛氏未离婚,现又与宋美龄结婚,在基督教中属于违法重婚,不但拒绝为蒋、宋主婚,并责令所有监理会教堂不得操办蒋、宋的婚礼。蒋介石只得邀请无明显教派和国籍区分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为自己的婚礼主婚。1927年12月1日上午,蒋、宋的宗教婚礼在西摩路宋宅中举行,下午又在离宋宅不远的“大华饭店”(英文名Majestic Hall,原址相当于今江宁路美琪大戏院一带,美琪大戏院的英文名为Majestic Theatre,即套用了大华饭店的英文名)。
西摩路宋宅一直为宋家产业,今为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某机关用房。
贰
国民党元老许崇智府邸
大概十几年前,我到陕西北路一带做社会调查,几位居委会干部指着陕西北路380号的红砖二层洋房对我讲:“这幢大房子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的住宅。”还说:“听说前几年有几家房地产商计划在这里开发楼盘,后来由于许广平的关系,这幢洋房才未被拆掉。”我在文物部门工作多年,并没听说许广平在山阴路鲁迅故居外还有其他房产,但既有此“情报”,就非弄清楚不可。在一册1937年英文版《上海行号录》中,在“380 Seymour Road”(西摩路380号)登记的住户为“Hsu”,确实这是许家的住宅,此“许”是否就是许广平呢?后来又在一册1935年刊印的《上海名人录》中发现这样的记录:“许崇智,字汝为。广东人。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住西摩路380号。”
这一下就清楚了,这里是国民党元老许崇智住宅。
许崇智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祖父许应鲲,父亲许炳衡均任清朝的署朝议大夫,福建补用通判,他的族叔许应骙官至甘肃巡抚,闽浙总督,族内当官的人不少,可以讲是一官宦世家。许崇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福建武备学堂教司、福建新军参谋等职。南昌起义后举兵响应,还被推举为福建陆军总司令。在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里,他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许多战役,建立战功无数,1924年任建国粤军总司令。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建立时,他与蒋介石、汪精卫等为核心人物。
许崇智与蒋介石同岁,且都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同结金兰。北伐战争时,许崇智坐守广州,而蒋介石率军北上,当北伐战争胜利并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蒋介石与许崇智的地位拉开了,显然,这位既是结拜兄弟,又足以威高震主的许崇智难以与蒋介石同事了,于是他接受了蒋介石调拨的20万元大洋赴欧美考察,1929年返回上海后就在公共租界西摩路380号造了这幢房子。据记载,1929年后唐生智等75位高级将领通电全国,逼蒋介石下台,许崇智也是其中一员,1931年许崇智还返回福建招集旧部,试图扩大反蒋效应,而就在此时,许崇智的长子许泽云在西摩路宅邸遭绑架,此显然是蒋介石所为,但苦于无法搜集证据,只得赶回上海,打通了诸多环节才赎回了儿子。此后他无意政治,弃政从商,1949年离开上海定居香港。
叁
伍廷芳的观渡庐和Hampton Court
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国际旅行社争取打开美国旅游市场,委托香港分社在美国组织赴中国旅游,组织到一批曾在上海生活过的菲律宾老人,老人们提出只要在上海逗留,并列了一串上海一些地方的英文名,这难为了工作人员,于是请我帮忙。名单涉及到陕西北路的建筑物有Pacific Garden(太平花园)、Hampton Court(汉普顿花园)、Hotung Home(何东住宅)、Augustinian Procuration(奥古斯丁会账房)等处。其中太平花园和汉普顿花园为伍廷芳住宅“观渡庐”及其产业。
伍廷芳(1842-1922),广东新会人,生于新加坡。1874年入英国林肯法学院,毕业后在香港任律师。1882年入李鸿章幕。1896年后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公使。太平花园是伍廷芳自建住宅,位于今陕西北路和北京西路东北转角。他赞同共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伍廷芳任南方军民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多次举行“南北和谈”,其中早期的几次谈判就是在伍廷芳的“观渡庐”进行的。今陕西北路414号内为“观渡庐”的一部分。陕西北路438-476号即Hampton Court,是伍廷芳逝世后他的儿子割出“观渡庐”的一部分建造的,伍廷芳曾留学英国伦敦,他的儿子也定居伦敦,而Hampton Court是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北岸的著名宫殿,Hampton Court与相邻的布希公园是伦敦的主要名胜之一,于是就被伍廷芳的儿子用作新建公寓的名称。今人不知该公寓的原名,就把它叫作“太平花园”或“太平公寓”。
我曾陪那批从美国来的菲律宾老人游览陕西北路。他们告诉我,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大多是天主教徒,他们的祖辈是应西班牙教会之招募来上海的,大多在西班牙人家中帮佣;他们则是旅沪菲律宾人的第二代,大多就读于虹口的“圣芳济学校”(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即今北虹中学),并居住在Hampton Court,男青年的职业大多为音乐师,在静安寺的百乐门舞厅、江宁路上的新仙林、大都会舞厅伴乐,而礼拜天就到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220弄2号)的“奥古斯丁会”内一个小教堂做礼拜。时隔四十余年后重返上海,他们已从青年变成了老年人,对上海能如此完整地保持原貌,一些历史建筑还得到倍加呵护感慨安分。
肆
香港太平绅士何东府邸
太平花园和汉普顿花园对过,今陕西北路457号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址即 Hotung Home。
何东(Robert Hotung,字晓生)生于1862年,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苏州人。毕业于香港中央学校,入广州海关工作,后又任怡和洋行经理,他也是汇丰银行的大股东,并担任黄浦船坞公司、香港电气公司、电车公司、船坞公司、地产公司、开垦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经理。1930年出版的《海上名人传·何东先生小传》中讲:何东“爵士商业经验愈富,隆隆日上,以至于今一跃而为香港一大富翁”,他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创办九龙英文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参与战捐和赈济,1915年被英皇乔治一世授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对华投资又迅速回升,上海众业公司(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国唯一的外国股票交易市场,地点在中央路(沙市一路)16号,于是何东派自己的儿子何世俭(E.S.K. Hotung)来上海,在南京路新康大楼设“何世俭证券经纪人事务所”,是与“嘉道理公司”(Kadoorie & Sons, Sir Elly,今上海市少年宫是嘉道理住宅)并驾齐驱的经纪人公司。1930年出版的《海上名人传》中提到:何东“近治第于海上之西摩路,时来小驻,江浙人士咸愿一瞻丰采焉。”确切地讲,上海西摩路何东住宅建于1926年。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东住宅被日本人抢占,房子被变卖,解放后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管。1958年为修订《辞海》,这里就成了“《辞海》编辑所”,而如今,这里又是中国辞书的专业出版机构——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