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地百态
晏秋秋
  晏秋秋

  因为参加“文明施工测评”,上海5000多个在建工地,我大概跑过二十分之一。

  工地是个小社会。

  工地外面,按规定要有“施工铭牌”,上面公布电话号码,好让周边老百姓反映情况。我去过一个工地,铭牌上公布了项目经理和安全员的电话,却故意颠倒。老百姓有事一般找项目经理,其实却是安全员接电话。蛮好笑的是,安全员的名字也故意标错。问为什么,安全员竟答“这是我的学名”。

  进了工地,一定要戴安全帽。不过,一次随检查队伍去工地,陪同的项目经理竟然全程不戴安全帽。我向他指出,他不好意思笑笑,躲进了会议室。

  工地要有“施工日记”,有的项目经理可拿不出来。一个项目经理在拖延半小时后,竟然在电脑上打开自己的“QQ空间”说:“你看,我都记在聊天记录里了。”

  我随检查队伍“突然袭击”市中心一工地,工地现场无人管理。等了45分钟,一个业主方代表背着双手走进工地。我建议就工地状况马上汇报区领导,连夜整改,他大手一挥:“这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在建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重复投诉多次。我们晚上11时去工地,在大门口堵住5辆土方车。见势不妙,现场人员马上打开另一扇门,让土方车飞驰逃离,差点撞上检查人员。我们在这个工地呆到晚上12时45分,项目经理迟迟不出现,工地外却有一辆黑色轿车,来来回回张望五六趟。

  一些郊区工地,扬尘污染严重。我有一次穿“洞洞鞋”去采访,回来倒出半鞋子灰。还有一次白衬衫进去,灰衬衫出来,回来碰到朋友被嘲:“你改行做装修了?”

  工地管理,要的是常态化。一个房地产工地,我批评了,它7天整改完毕。但过了一个月,因为赶进度,依旧“声光尘”污染。没办法,只好再批评,再督促,结果工地项目经理大叹“伤不起”。

  上面这些工地,每一个我都在报纸上批评过。有名、有姓、有追踪、有反馈,这些工地最后也都完成了整改。过去两年多参加“文明施工测评”,最大的欣慰在于,“不及格工地”越来越少了,老百姓针对“文明施工”的投诉,也大幅度降低了。

  当然,只要投诉存在,“文明施工测评”就该存在,“倒数工地”的排名,也该存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养生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健园/营养
   第B07版:康健园/康复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夜光杯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连载
   第B12版:阅读
记者正当采访权利不容侵犯
工地百态
严惩毒胶囊不能只抓“卖”不抓“买”
媒体观点
谁敢不买?
先吃空饷后当官这个商人因何牛?
无权者的真话情结
新民晚报评论A03工地百态 2012-04-23 2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