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权者的真话情结
何小手
  何小手

  忙碌的杜甫终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接他班的是皮鞋。央视曝光明胶原料厂收购皮革厂下脚料生产胶囊后,药品安全再次成为热点,除了大量的愤怒情绪与谴责声,不少人对此无奈。一则题为《皮鞋很忙》的微博如此描述皮鞋的新角色: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谈及药品行业的特殊性,一则来自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创始人乔治·默克的名言被反复提及,“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小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叉。老师的对与错成为讨论的焦点。多数人认为,老师的粗暴“执法”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了学生的诚信养成。此外,语文教育偏向德育的状况也引发批评,即便是德育也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也有人认为,老师的做法有其合理性,小学生接受德育过程引导很重要,然而,出于对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成见,此类消息如同过去的差生戴“绿领巾”、“雪融化后是春天”的答案被打叉一样,被视为教育缺乏想象力培养的例证。

  一则题为《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的演说稿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徐斌。徐斌用大量篇幅批评当下反响热烈的高校行政化、权力化以及大学精神丧失的现象,还对知识分子的趋利、媚权现象大加鞭挞,文章说到,“中国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并引发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广泛共鸣。徐斌所批评的现象,不仅是教育界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弊病,其所言不无道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这种略显消极的生活态度也是普遍的,他们挣扎官场,试图披荆斩棘,破旧立新,心力交瘁之际倾向于避开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其心路历程反映了这样一种无奈:在职时他们要维系体制或者受困于某种并不合理的现实,难有作为,卸下权利后游离于体制边缘,成为无权者,方才吐露真言。当下中国,无权者展现出明显的真话情结,真话难觅,不仅在于说话者缺乏勇气,还因为说真话的人知音太少。(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养生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健园/营养
   第B07版:康健园/康复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夜光杯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连载
   第B12版:阅读
记者正当采访权利不容侵犯
工地百态
严惩毒胶囊不能只抓“卖”不抓“买”
媒体观点
谁敢不买?
先吃空饷后当官这个商人因何牛?
无权者的真话情结
新民晚报评论A03无权者的真话情结 2012-04-23 2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