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加拿大,我先后接触过三位导游。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罗导和王导。罗导来自北京,一口标准国语;王导来自重庆,在国语中夹杂了明显的山城辣味。
我们在加拿大的行程起始地都在温哥华,罗导是导游兼做司机,他在陪同我们时,常出些题目来考我们。那天,载着我们的汽车行驶在温哥华的街上,他问全车的人:“你们有没有留意,加拿大的汽车行驶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都往窗外看,一时都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恰巧遇上红灯,车停在了停车线内,我看到对面停车线里面的车全亮着车灯,突然来了灵感:“阳光这么好,怎么车都亮着灯呢?”
罗导乐了,朗声笑说:“不亏是做报纸的,有观察力。白天开车也亮灯,这就是加拿大开车的特别之处。白天为什么也要开车灯呢?”他自问自答道:“因为加拿大的交通法规规定,开车灯行驶,在晚上是为了照明,在白天就是为了提醒行人,起个警示作用。”
他补充道:“在加拿大城市里开车,都不允许开强光灯。所以在加拿大开车,你只要一发动,车灯就自然点亮,不用人工开灯。汽车商在设计、制造进口到加拿大的汽车时,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
那天是周末,罗导又驾车带我们出行。从车窗望出去,路边有几个老人在漫步,这些老人或戴着手套,或持着杆子。罗导又考我们了:“谁能回答:这些老人在干什么?”大家一时语塞。罗导得意地揭开了谜底:他们都是在做公益。这些老人特别爱护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走出家门,到街上来捡垃圾、烟蒂,包括树上的落叶。这些都是义务劳动,既没有政府动员,也没有任何报酬。但他们乐此不疲,从不间断。
王导陪同我们去蒙特利尔、魁北克和卡尔加里的。那天,满载着我们一行的车在山峦起伏的高速路上行驶,不时地要穿过一些隧道。这些隧道不长,不是我们概念中长长的隧道,而是仅三五米宽的隧道。王导问大家:“这些隧道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大家各说各的,云南办的小张慢悠悠地说:“建隧道应该是与动物有关吧?”
话音刚停,王导笑了:“正是!建这些隧道与保护动物有关。”他给我们说开了答案——
这一条沿着弓湖而建的高速公路,是横贯加拿大的最主要的公路,总长达8000多公里,而两边的高山峻岭里有着各种野生动物。它们为了觅食饮水,都要穿过这条公路,以前每年有1000多只动物会被快速行驶的车撞倒丧生。加拿大政府也曾经想办法在公路两边用铁栅栏拦堵,但动物会不顾一切地撞断栅栏,出来觅食饮水。
怎么办呢?后来就有人建议建地下隧道,方便动物通行。对车辆来说是隧道,对动物来说,则是天桥。全程建了40多个隧道。这样,每年有4万多只动物通过天桥来找水喝。经过沿路安装的红外线探头发现,自从建了隧道后,被撞死的动物下降了93%。现在行驶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已经几乎看不见动物被撞死的尸体了。
导游考我们,既增加了沿途的话题,使出行轻松不少,又增加了我们对加拿大风土人情的了解,增添了在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哈哈,导游考游客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