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低年级部每年在英国只招二十几名新生,却每每有上千人报名。进入这所学校,可以受到最高水平的指导,为日后加入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或其他著名舞团铺平道路。但即使如愿考入学校,竞争仍在继续,而且更激烈、更残酷。
激烈竞争无休止
早晨8时半,萨里郡里士满公园内一幢建于18世纪的房子里,皇家芭蕾舞学校低年级部25名新生在做晨祷。他们的身材格外匀称修长,面庞上闪着佼佼者常有的骄傲和快乐。
轻松只是短暂的。低年级部学制5年,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熬过这5年:学生们每学期都要接受一次评估,学年末评估通不过就得走人;升入高年级部的竞争尤其激烈;毕业考试更是一道难关。这25名新生中可能只有四分之一能坚持到毕业,入选皇家芭蕾舞团的就更少。
评估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达不到技术标准,或者身体发育状况变得不适合跳芭蕾。一名前不久被劝退的女生“彻底崩溃,精神受到刺激”。
年轻的皇家芭蕾舞团演员克莱尔·卡尔弗特形容升高年级部的考试“非常难”。她的一些同学对无休无止的竞争感到厌倦,最终选择半途而废。当年同届考入低年级部的女生中,只有卡尔弗特一人如愿以偿加入皇家芭蕾舞团。
安妮塔·扬曾是皇家芭蕾舞团独舞演员,现在是高年级部二年级女生班教师。扬一再提醒学生们舞蹈的目的是表达内心,但学生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层面,拼命抬高腿,追求高难度动作。
高年级女生埃维·鲍尔的梦想是作为皇家芭蕾舞团成员,在芭蕾舞剧《曼侬》中担任主角。现年19岁的鲍尔深谙竞争的残酷,虽然身经百“试”生存下来,面对毕业考试临近仍不免忐忑不安。
“他们从我们13岁,即9年级时就开始淘汰,低年级部的最后一学期紧张得要命;我们这一拨不到一半人升入高年级部,到现在只剩3个男孩和4个女孩。”
日子辛苦又美好
尽管学校的竞争堪称残酷,但仍是小舞者们心中向往的艺术殿堂。这是一片与普通人隔绝的秘境,舞者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纽带,共同分享着只有这个小圈子里的人才能体会的优雅和愉悦。不少曾在这里学习的舞者都觉得那是一段辛苦却美好的日子。
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新生们难免想家。让人意外的是,男孩比女孩脆弱。男生班教师霍普·基兰说,开学初,一些男生想家想得上着课就啜泣起来。男孩米沙说:“我一开始会想家,但是要坚持下去。我们相互聊天,聊家里的事,现在我已经喜欢上这里,舍不得这里了。”
在这里上学每年学费不下3万英镑(约合4·77万美元),不过,那些特别有天赋但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获得政府补助。
每年新生中大约一半能坚持到考上位于卡文特花园的高年级部,他们将在那里结识来自英国其他一些芭蕾舞学校以及海外的学生。
如果能在高年级部三年学习中坚持下来,学生即便进不了皇家芭蕾舞团,也能当个水平不错的专业演员。澳大利亚人加伊莱内·斯托克自1999年起担任学校董事,他最骄傲的事莫过于过去5年,所有从皇家芭蕾舞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与享有国际声誉的芭蕾舞团签约。
外国学生引争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加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也使升入高年级部的竞争越发激烈。不少海外学生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斯托克认为,引进来自各国的优秀学生可以敦促英国本国和移民学生更加努力。
一些英国人排斥外国学生,主张皇家芭蕾舞学校应该倾向招收英国学生,“以保持统一的风格”。
皇家芭蕾舞团演员中多数是英国人,但29名主要演员和独舞演员中,只有5名出生在英国并在英国学习芭蕾舞。英国芭蕾舞界知名人士哈克特认为这与英国芭蕾舞学生压力大有关。“如果在恐惧的基础上练舞,就不能指望有信心、擅表达或有个性。”她说。
欧飒